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医院2012年1~12月7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他克莫司、环孢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必妥、万古霉素7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抗癫痫药的 TDM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苯妥英钠出现中毒反应最多。万古霉素的临床送检量最少,与临床使用量少和血药浓度是否需要监测存在争议性有关。结论开展血药浓度监测,能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灭菌制剂[1]。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制剂的近代创新,是中医药行业的一大进步,是中药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化学药物剂型相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该类制剂具有药效快、疗效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病、疑难重症等治疗。现阶段,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其他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到中药制剂研发、上市后的药品再评价与监管等多个环节,应对与处置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本文分析临床使用各环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探讨临床处置方法与防治措施,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对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学工作从临床案例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选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心内科临床药物治疗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协助医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监测耐药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专项绩效考核方式,以规范的标本送检率为指标,提高感染病人标本送检率。结果通过实施专项绩效考核,使得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由原来的26.68%提高到57.86%,达到了相关规定的要求。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专项绩效考核,可以强化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执行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SSI发生率为0.85%(46/5 420)。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株(35.42%)。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125,95%CI:1.104~4.090)、合并糖尿病(OR=2.585,95%CI:1.327~5.036)、手术时机(OR=2.209,95%CI:1.306~3.736)、手术时间(OR=2.704,95%CI:1.325~5.518)、住院时间(OR=2.767,95%CI:1.348~5.680)、切口类型(OR=2.159,95%CI:1.128~4.32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 0.784,95%CI:0.673~0.995)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年龄、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利于减少SSI。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2003~2007年间收集到的16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52.97%);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76.42%);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引起较多ADR的药品及例数有68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根据处方中药所含主要成分的性质,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以芍药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考察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考察的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优选。每因素设置3个水平,以L9(34 )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加12倍水(第一次提取加14倍水,浸泡30 min),提取2次,每次煎煮1 h。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浸膏得率较高,质量可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试验数椐.方法 对55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及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557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350例,阳性率为62.84%;Uu、Mh及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2.87%及1.44%,男性感染率为43.17%,女性感染率为76.36%;支原体属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加替沙星、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培氟沙星;药物敏感性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地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 支原体属药敏结果各地均不完全相同,对于支原体属感染应尽量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常见的急诊,病情常较危重,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护理配合成功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17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6例,女98例,男78例,年龄最小3天,最大65岁。其中宫外孕87例,脾破裂52例,复合伤2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破裂3例,其他6例。1.2 监测方法:①动脉血压:通常认为上肢动脉血压降至12kpa以下即是休克的一种表现。但在休克早期或代偿期,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动脉血压可在正常范围之内,而脉压差往往小于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