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3.
目的:浅谈临床药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合并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护体会。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CABG术后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相关检验指标、感染情况,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和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关注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医学服务,如该患者在术后抗感染方面提供安全、优质的个体化药学服务。结论:通过以上临床实践,临床药师对心外科患者术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天舒  褚征  高声传 《中国药师》2011,14(7):1017-1018
目的:考察黄芪注射液与五种t1盘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外观观察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比较黄芪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吸收光谱及微粒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和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但微粒数有突变;与果糖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但pH及紫外吸光度变化幅度较大。结论: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不建议与果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国医院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对合理用药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认知度较低,需从多角度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转变认知理念,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医药人员重视;推行临床药师制,重构药学服务模式;扩宽研究领域,加强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和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加快信息化建设,组建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扩大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药物知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蛋白和血清酶水平的影响,以及辅酶Q10对阿托伐他汀导致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69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86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组(联用组,8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血浆脂蛋白(TC、TG、HDL-C、LDL-C)和血清酶(ALT、AST、CK)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用组血浆HDL-C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LDL-C水平降低(P<0.05),但两组血清酶AST、ALT、CK水平及血浆脂蛋白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血清酶、血浆脂蛋白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辅酶Q10可提高HDL-C水平,并且可提高阿托伐他汀对LDL-C的改善作用,但不能降低ALT、AST及CK的水平,提示临床通过辅助使用辅酶Q10来减轻阿托伐他汀治疗过程中导致的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7.
闻晶  马阳妹  任天舒  赵庆春 《中国药师》2013,16(7):1055-1057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蒽环类耐药伴多发转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意义.方法:对乳腺癌多发转移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包括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围化疗期的用药监护等.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骨髓抑制、心脏功能、肝脏功能、化疗相关性呕吐、唑来磷酸不良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的预防与监护,使患者顺利度过了化疗期.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实现了药源性损伤最小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3月收治的ACS患者201例,均行PCI治疗,其中,101例接受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n=101)。选取同期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阿司匹林(100 mg,1次/d)基础上,研究组服用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行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ATV)组(5mg/kg.d),每组10只。给药4周后,采用酶法、ELISA等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计算(TC-HDL-c)/HDL-c和LDL-c/HDL-c。结果:模型组TC、LDL-c、(TC-HDL-c)/HDL-c、LDL-c/HDL-c、ox-LDL、MDA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TC、LDL-c、ox-LDL、MDA,升高HDL-c、SOD(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循环系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较好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个体化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入住某院心内科且诊断为ACS的患者301例,均应用氯吡格雷,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是否>55%分为氯吡格雷治疗后HPR组与低血小板反应(LPR)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导致HPR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HPR组124例,LPR组177例。女性、纤维蛋白原升高、CYP2C19基因型中的中代谢型及慢代谢型与HPR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纤维蛋白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18,最佳临界点为3.52 g·L-1,诊断的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50.6%,约登指数为0.212)。结论:ACS患者中女性、纤维蛋白原升高、CYP2C19基因型中的中代谢型及慢代谢型为发生HPR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可能性大,需要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选择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