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Nd:YAG激光切开白内障前囊膜临床报告上海宝山中心医院眼科陆豪,李海生在白内障囊外术中,应用Nd:YAG激光切开晶体前囊膜是一种比器械截囊更有效而安全的方法[1]。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间,在95例(105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  相似文献   
2.
严良  赵婕  秦洁  丁琦  陆豪  杨蕾 《眼科新进展》2006,26(2):120-123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眼视网膜功能。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并且最佳矫正视力在1.0以上、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正常、眼底镜检正常或为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27例54眼作为糖尿病组(按眼底检查情况分为轻度糖网病组与糖尿病无糖网病组);另将正常同龄27例3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kernel反应(first order kernel,FOK)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 P1波1环的振幅密度值降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2);N1波5环、P1波4~5环的峰时均有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378、0.0172、0.0026);其后极部30°范围内P1波峰时也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121)。与糖尿病无糖网病组相比,轻度糖网病组FOK N1波4环的振幅密度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469);N1波3、5环,P1波3~5环的峰时均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084、0.0428、0.0102、0.0128、0.0070);其后极部30°范围P1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27)。结论糖尿病患者视力尚正常时,其黄斑中心凹感光细胞功能已有所下降;早期糖网病FOK局部反应增高可能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局部血流异常增加有关;糖尿病眼FOK的峰时延迟较振幅下降更为敏感,峰时可作为糖网病检测的独立指标;早期糖网病眼视网膜功能异常并非仅局限于内层视网膜;FOK是检测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6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右眼失明1个月,于2008年2月14日首次来我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3,无法矫正.双眼结膜轻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约1/4 CT,瞳孔圆,直径3 mm,右眼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左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应均存在,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玻璃体内泥沙样混浊,左眼玻璃体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O)一阶kemel反应(FOK),检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评价其在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视野、视盘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1987年全国青光眼协作组拟定的标准,并结合视野选择了42只青光眼和16只可疑青光眼共58只眼,分为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四组,同时选择了33只正常眼,检测m-ERG的FOK P波、N波的振幅和峰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了四组青光眼与正常对照组的m-ERG的FOK,结果显示,1、FOK的P波振幅、N波振幅、N波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三个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可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波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在鼻上、鼻下、颞下三个象限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FOK的异常检出率(敏感性)分别在早、中、晚期,可疑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P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73.3%,62.5%,100%,62.5%.特异性为72.7%,N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66.7%,56.3%,90.9%,50%,特异性为63.6%.P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3%,100%,90.9%,43.8%,特异性为51.5%,N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53.3%,50%,90.9%,43.8%,特异性为54.5%.3、FOK的P波,N波的振幅与MD呈负相关(P<0.05),N波的峰时与MD呈正相关(P<0.05),P波的峰时与MD相关性不大(P>0.05).4、FOK的P波振幅、N波振幅与C/D呈负相关(P<0.05),N波峰时与C/D呈正相关(P<0.05),P波峰时与C/D相关性不大(P>0.05). 结论:1、在本文记录参数的条件,m-ERG提供了评价育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早期青光眼中m-ERG的FOK振幅和峰时的敏感性均达60%左右,对可疑青光眼,FOK的振幅的敏感性也可达50%左右.2、随着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加重,m-ERG的敏感性逐渐升高,晚期青光眼,m-ERG的FOK振幅和峰时的敏感性达90%以上.3、M-ERG FOK的振幅与MD、C/D呈负相关,N波峰时与MD、C/D里正相关,P波峰时与MD、C/D相关性不大.4、m-ERG的特异性还不够高,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检测指标联合观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戴镜安全性。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患者25人47眼及正常对照组24人48只眼的角膜内皮细胞。结果周戴软性接触镜组角膜内皮面积增大、细胞密度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变异系数增高;日戴软性接触镜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增高。结论周戴软件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影响非常显著,日戴软性接触镜仅表现为角膜内皮形态异常。日戴软性接触镜比周戴软性接触镜安全。  相似文献   
6.
应用Nd:YAG激光切开白内障前囊膜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第7届区县眼科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6月23~24日在浦东新区召开。来自宝山、闵行、嘉定、崇明、南汇、青浦、金山、松江、虹口、闸北、长宁、浦东新区等区、县及市眼病防治中心的80多位代表与专家出席了会议。 上海市医学会的领导张爱莉到会祝贺,眼科学会的领导褚仁远、李海生、张皙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上还交流了学术论文50篇。本次会议检阅了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县级医院眼科医疗取得的学术成果,并总结交流了防盲治盲的工作经验,受到专家和与会代表的好评,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提高上海区县级眼科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婕  孙晓东  陆豪  严良  秦洁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65-1767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及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方法:对42例43眼病理性近视(PM)黄斑出血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表现分为两类:新生血管型:24例24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呈类圆形,不超过1PD,周围少见渗出及水肿,部分可见新生血管膜;其FFA特征表现为典型性CNV17眼(71%),隐匿性CNV7眼(29%);其OCT特征表现为21眼(87.5%)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3眼(12.5%)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单纯型:18例19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扁平,大小不等,边界欠整齐,周围无渗出及水肿,其FFA特征表现为出血遮蔽荧光,无CNV性高荧光征象,部分患眼可见漆裂纹样透见荧光;其OCT特征表现为色素上皮层下隆起低反射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连续。结论: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型黄斑出血绝大部分由典型性CNV引起,OCT的典型图像为色素上皮层局限的纺锤状或类圆形的强反射光团,边界较清,视网膜向上隆起,下方可有脉络膜遮蔽;单纯型黄斑出血表现为局限性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O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变性质和病因,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WHO白内障混浊分级与F—ERG最大反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良  陆豪  杨蕾  张国芬  秦洁 《眼科研究》2001,19(6):547-549
目的 观察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对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最大混合反应(MCR)的影响。方法 对56眼白内障按WHO(1995年)晶状体混浊标准分级;测定其术前和术后3月的MCR;将手术前后F-ERGa,b波振幅差值与晶状体混浊度作对比以评价不同白内障对F-ERG振幅的影响。结果 白内障术后F-ERGa,b波振幅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大;核性混浊者手术前后振幅差值较皮质性混浊明显增大(P<0.01)。结论 混浊晶状体具有光吸收效应并减弱F-ERG反应,核性白内障对MCR振幅的影响较皮质性大,白内障后期可明显影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蕾  严良  陆豪  丁琦  秦小玲 《眼科新进展》2005,25(6):543-546
目的评价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ple-focus c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对原发性青光艰视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与视野视盘的相关性。方法检查原发性青光眼42眼。其中早期青光眼15眼,中期16眼,晚期11眼,高眼压症16眼,并检测33眼正常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SOK成分参数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和峰时;同时检测平均视野缺损(MD)和杯盘比(CD)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ANOVE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处理。结果P1波振幅和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N1波振幅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和高眼压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在晚期青光眼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鼻上象限P1波峰时有显著性差异;与高眼压症组鼻上象限P1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N1波振幅有显著性差异,高眼压症组、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组P1波振幅的异常检出率为50.0%、66.7%、56.3%、100.0%;N1波振幅为:62.5%、53.3%、50.0%、81.8%;P1波峰时为:31.3%、60.0%、100.0%、90.9%;N1波峰时为:50.0%、53.3%、31.3%、45.5%.MD值的大小对P1波振幅、峰时和N1波振幅大小的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18,P=0.002)。结论mfERG提供了评价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性的方法,但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f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