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视 因素,对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21例(156只眼)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5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为73.28%;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08只眼,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2只眼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90.74%,51.16%和0%,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探讨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途径的作用。方法:通过前房内注入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清白蛋白(Fluorescein isothiiocyanate-bovine serum albumin,FTTC-BSA),于匹罗卡品点眼后2,4,6,8,10和12h各处死家兔2只,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并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匹罗卡品点眼后眼压下降,点眼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荧光强度均显著减弱,后巩膜、脉终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见睫状肌细胞间隙缩小。结论:匹罗卡品通过收缩睫状肌而减少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  相似文献   
3.
5-Fu抑制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的AgNORs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细胞增殖指标AgNORs,研究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 (Fb)增殖规律及 5 Fu的抗增殖作用。方法 取兔眼滤过道切片作AgNORs及HE染色 ,比较 5 Fu眼和对照眼FbAgNORs染色颗粒数量。结果 对照眼滤过道的咬切口、巩膜瓣下、结膜瓣下均有Fb增殖 ,且增殖活性第 7天最高 ,第 3 0天最低。 5 Fu眼FbAgNORs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眼 ,5 Fu抑制率为 44.9%~ 73 .0 %。结论  5 Fu可以有效抑制咬切口、巩膜瓣下、结膜瓣下Fb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方法本文测定了30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实验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对照组IL-2的水平为5.41±1.45mg·L-1,实验组IL-2R水平为2.80±1.47mg·L-1,2组比较t=2.90,P<0.01,说明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照组SIL-2R水平为90.86±17.90mg·L-1,实验组SIL-2R水平为171·46±19.30mg·L-1,2组比较t=5.17,P<0.01。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血清Sl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L-2活性降低、SlL-2R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这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3组:A组16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C组12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和C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平均12.7±5.4)mo.观察眼压、房角和视力等的变化.结果:A组16眼(100%)、B组14眼(93%)、C组2眼(17%),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B组另1眼(7%)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C组其余的10眼中,2眼(17%)局部用药眼压>21mmHg(<25 mmHg),8眼(67%)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所有眼术后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38眼(8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的眼压,并可改善其视功能.对于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如果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咪唑啉受体激动剂莫索尼定(Moxonidine,Mox)对兔眼压的影响和对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24只(兔眼48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2只家兔(24眼)。A组家兔右眼为模型眼(12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12眼)。B组家兔右眼为Mox模型眼(12眼),左眼为Mox对照眼(12眼)。模型眼和Mox模型眼制备急性高眼压模型。Mox模型眼和Mox对照眼2次·d滴Mox滴眼液。正常对照眼和Mox对照眼给药后每间隔2h测定眼压。制模后1d、3d、7d、15d,观察每眼fERGb波振幅和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用药后Mox对照眼与正常对照眼相比眼压明显降低,滴眼后2h下降了26.1%,2~6h降眼压幅度较大,降眼压作用持续8h。模型眼1d时fERGb波振幅明显降低,3d时最低,随后略有回升,15d回升至52.0%.Mox模型眼3d、7d、15dfERGb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眼(P<0.05)。制模后模型眼SOD活性先降低,3d时最低,随后逐渐回升。Mox模型眼在1d、3d、7d、15d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眼(P<0.05)。结论Mox具有良好的降眼压作用。Mox可减轻急性高眼压对兔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视功能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儿童白内障治疗的正确方法。方法对65例(78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双腔注吸术,掌握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度数,术中1期后囊膜撕开,术后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外伤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3眼(89.2%),具有融合功能者25例(67.6%),具有立体视觉者18例(48.6%)。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2眼(86.5%),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9眼(24.3%) 先天性白内障矫正视力≥0.3者34眼(82.9%),具有融合功能者13例(31.7%),具有立体视觉者7例(17.1%)。中央视轴区透明者35眼(85.4%), 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增殖膜形成者2眼(4.9%)。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恰当,术后配合视功能洲练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其中9例单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1例取出前房植入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随访时间为4mo~2a。结果:术后随访13例植片透明,3例植片半透明,2例植片混浊。16例矫正视力在0.04~0.6,疼痛症状全部解除。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是目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较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陕西省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结果:8500人中共有6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0.1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9例,年龄为38-80(平均62.0)岁,患病率为0.13%,≥30岁、≥40岁和≥5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0.23%、0.28%和0.39%。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2例(0.18%),年龄为35-77(平均54.7)岁,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约小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3)。除年龄外,高度近视也是该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青光眼确诊史的患者占22.22%,其中无1例接受过药物或手术治疗。66.6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33.33%。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并且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0.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弦长5.5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对39例39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破损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时间,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3者3眼(8%),0.5~0.9者25眼(64%),1.0~1.5者11眼(28%)。除瞳孔欠圆外,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常规治疗1周内痊愈,人工晶状体无脱位及移位现象。结论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而且稳定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