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细胞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1-2] ,已成为当今医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日趋增多[3-4]. 传统细胞培养通常为细胞生长在单层二维的玻璃或塑料平面上,属于二维培养,具有较好的伸展性,但不能充分真实模拟体内生长模式,最终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和蛋白表达等细胞过程. 与二维培养系统相比,三维细胞培养系统能更准确地反映细胞在组织中的实际微环境,但三维细胞因为细胞呈现出层叠状而不能有效地使光穿过,导致细胞观察与二维细胞培养中的可视化存在明显差异,故三维细胞模型的检测在成像、分析、定量和自动化方面远不如传统细胞模型方便,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两种培养系统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现将细胞三维培养与传统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作如下综述,以期为细胞培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射岑含片体外抗腺病毒3型(ADV3)的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不同浓度射岑含片在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ela细胞中,射岑含片有明显的抗腺病毒3型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98mg/ml。结论射岑含片在Hela细胞中具有明显的抗腺病毒3型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复方抑菌洗护液抑菌性能及其对黏膜刺激强度。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复方抑菌洗护液抑菌效果及其对黏膜刺激性进行观察。 结果该复方洗护液为含中草药百部和黄柏提取物液体制剂。浸有该抑菌洗护液的滤片具有明显抑菌环出现。该复方洗护液于37 ℃条件下储存90 d后仍保持其抑菌作用。原液对家兔阴道膜刺激指数为1.00。结论该复方抑菌洗护液抑菌效果及抑菌稳定性良好,对家兔阴道黏膜有极轻刺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正确使用过氧化氢蒸汽进行实验室消毒提供试验依据,观察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墙面及空气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HTY-SUPER SD2型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将浓度为30%H2O2液体分别按照3.5、7.0、10.5 ml/m3的用量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汽化熏蒸处理,作用时间为30 min和60 min,根据消毒前后实验室工作台、墙面及空气细菌数,计算消毒后工作台、墙面的细菌杀灭对数值和空气细菌的消亡率。 结果 采用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空气进行消毒时,H2O2剂量为7.0 ml/m3 和10.5 ml/m3时消毒30 min所有进行消毒的实验室细菌消亡率平均值均>90%,符合空气消毒的要求;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面及墙面进行消毒时,H2O2剂量7.0、10.5 ml/m3时,消毒30 min对所有试验台和墙面的杀灭对数值平均值均>1,均符合物体表面消毒的要求。 结论 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墙面等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微生物实验室的综合消毒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复方妇科洗液豚鼠皮肤刺激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及家兔阴道粘膜刺激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皮肤刺激试验选取皮肤健康完好豚鼠3只,每只豚鼠一侧背部皮肤均匀涂抹复方妇科洗液,另一侧皮肤为空白对照,连续涂抹皮肤14 d,在每次涂抹后24 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并记录结果;豚鼠过敏试验选取48只豚鼠,随机分为给药组、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各组给相应药物进行诱导和激发处理后,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并计算致敏率;家兔阴道粘膜刺激试验选取成年雌性家兔6只,分为给药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每组3只,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气栓法处死动物取出完整阴道组织进行病理学制片,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家兔阴道粘膜的组织形态。以上试验均按相关标准对刺激强度进行打分并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刺激指数为0;皮肤过敏试验均未观察到过敏反应,致敏率为0%;阴道粘膜刺激试验中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观察仅个别动物组织出现轻度充血、水肿,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改变,阴道粘膜刺激指数为0.34。以上均按评分标准评价为无刺激。结论妇科洗液无皮肤刺激,无致敏性,对家兔阴道粘膜无刺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3基因在正常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不同时间段的定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效应的变化。方法:用PCR方法扩增鸡贫血病毒的VP3基因,克隆至绿色荧光载体pEGFP-C1,构建含VP3的基因重组体,利用FuGENER 6 Reagent将pEGFP-C1-VP3分别转染乳腺癌MCF-7和成纤维细胞L929,观察VP3转染24、48、72 h后的细胞定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 结果:VP3融合蛋白定位于乳腺癌细胞MCF-7核内,并呈现细胞凋亡不同阶段的典型核改变,VP3融合蛋白在L929细胞中经历了由核内迁移到细胞质的变化过程,不引起L929细胞凋亡。结论:VP3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定位于细胞核,并能以诱导凋亡的方式引起癌细胞的死亡,并且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时间依赖性;VP3在正常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质,且不引起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