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筛选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的合适指标。[方法]将皮肤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和皮肤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纳(SDS)分别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DC,设立对照组,在不同的时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结果]CD80在SDS染毒后,48h和60h时表达增幅最大,约335%,而DNCB组和对照组则平稳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0%和60%;CD86表达在DNCB染毒48h时达到最大值,增加约262%,而SDS组和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72%和66%,12h后趋于降低;MHCⅡ类分子表达则在3组中均出现大幅波动。[结论]CD86分子表达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于化学物致皮肤变态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已知化学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硫酸镍(NiSO4)、乙基肉桂醛(HCA)和皮肤阳性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别染毒,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在0、1、6、12、24、36,48 h不同时点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表达和培养液中自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2的浓度.结果 CD86分子在DNCB作用后48 h表达最高,较空白对照组增加约279%;NiSO4和HCA作用后,在1、6 h时较空白对照组表达低;SDS作用后,36 h后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IL-1B含量在NiSO4染毒后1 h即明显增加,48h时达到最大值(298 pg/ml),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在6 h时出现IL-1β含量增高,至48 h时达最大值(84 pg/ml),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染毒后无明显变化.NiSO4组培养液中IL-6浓度在1 h时增高,24h达最大值(2152pg/ml);HCA染毒后1 h即达最大值(1403 pg/ml),随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组未出现该变化.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均未检测出IL-12.结论 DNCB可使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高度表达,NiSO4和HCA可使培养液中IL-1β和IL-6浓度明显增高.皮肤阳性刺激物SDS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面部敏感性皮肤单次和长期使用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进行研究,初步建立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适用性评价方法。方法以66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种敏感性皮肤用面霜的单次使用感觉试验和4周使用试验,于产品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进行临床评估、仪器测试和乳酸感觉测试。结果单次使用面霜(1)在各时点的面部感觉与阴性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霜(2)在使用5 min和10 min的瘙痒、刺痛和总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累积使用面霜(1)4周后皮肤鳞屑显著低于基础值。使用面霜(1)2周、4周后,使用面霜(2)4周后,面部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和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使用两种面霜2周和4周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升高,30%以上受试者的神经敏感性有所改善。使用2种面霜4周后的乳酸测试总感觉评分及使用面霜(1)4周后的刺痛感觉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单次使用感觉试验、长期使用试验结合客观检测及乳酸感觉试验来测试皮肤感觉、反应、耐受性及生理状况的方法可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化妆品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有多种植物提取物的精华油的保湿、抗衰老效果。方法采用无创性仪器检测的方法,对30例受试者持续7周使用精华油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测试皮肤水分含量、皮肤细纹、皮肤弹性和血流灌注量指标,考察其对于皮肤保湿、抗衰老的功效。结果使用测试精华油7周后,受试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细纹与基准值较使用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眼角皮肤弹力平均值和血流灌注量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华油具有显著的保湿、抗衰老功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