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安阳市中学生个体因素、健康行为建立预测吸烟行为的模型。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安阳市8所全日制中学的2 160名学生进行调查,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型选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相对应的初中、高中调查表,通过调查获取所有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相关行为等因素,建立累积logit模型来预测学生吸烟行为。结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9个因素对模型有意义。logit模型χ~2值为18.383,P=0.343,即本资料适用于logit模型的建立。零假设时,Wald=162.37,进入logit模型的22个因素对模型的反应变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293.28,分散度参数为0.271,P=1.0000.05,说明logit累积模型拟合较好,分散度1,表明无分散过度的情况。R=0.896,R2=0.803,预测可以应用此模型预测,F=11.239,P0.05,说明此模型可信。对筛选出的22个因素与中学生吸烟现状建模,计算的累积模型的2 142个调整R2均小于原调整的R2,说明拟合的logit累积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不同学生吸烟的观察值与预测值一致性程度较好。结论可通过建立可信的模型预测青少年的吸烟情况,并根据影响中学生吸烟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阳市2004-2011年人间布鲁氏杆菌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和控制安阳市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2004-2011年安阳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安阳市布病发病数为501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波动在0.21/10万~3.32/10万之间。男女性别比为:3.77︰1。以青壮年病例居多,30~65岁年龄组402例,占发病总数的80.24%。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58例,占92%。平均年发病率以林州市最高,为2.68/10万。全年均有发病,每年5-6月份发病人数达到最高水平,占总数的29.06%。结论农村男性青壮年是布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病季节集中在3-9月份,应围绕季节性大力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加强重点人群个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了解安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管理现状,发现薄弱环节,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传染病防制策略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阳市4个区和2个县的112所机构,对被调查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传染病报告制度建立率为82.14%,晨检制度长期执行率为46.63%,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长期执行率为50.00%,学生定期体检制度建立率为79.46%.接种证查验执行率为82.14%,按规定卫生室设置率为36.17%.结论 当前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多环节存在不足.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预案体系建设,强化传染病执法力度,加强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7-2011年安阳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用资料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之基本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7-2011年安阳市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91.10/10万,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76.3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101.3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不等,在46.88/10万-108.34/10万间波动,不同地区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3-5月为高发季节,发病率60岁和70岁年龄组最高,分别为185.89/10万和207.89/10万,10岁以下儿童最低为2.80/10万,男女之比为1.94:1;职业中农村民民最多,占发病数的79.93%,其次为学生,占发病数的8.95%。结论应加强肺结核病例的监测及患者归口管理工作,加大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及经济损失。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2004-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信息、事件分级、地区分布、时间分布、报告与控制情况等指标,评估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济损失情况。 结果 2004-2014年安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网络直报33起,病例1 258人,死亡1人。主要为一般事件26起。除北关区、高新区无报告外,全市其余8个县区均有报告,县和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县(市)和区传染病(χ2=12.561,P=0.000)、中毒(χ2=23.743,P=0.0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集中在3-6月和9-12月;81.82%为学校,传染病发生的农村和城市学校类型(χ2=6.111,P=0.011)、事件类型(χ2=8.145,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均接报间隔为(47.45±7.59)h,事件平均经历时间为(13.45±2.05)d,处置平均时间为(24.78±4.52)d。安阳市2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经济损失评估20起,评估率为83.33%。2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总计为758 556元,其中卫生应急处置费用占41.35%,事件造成损失占59.65%。卫生应急处置费用中,卫生行政管理处置费用占7.34%,医疗救治处置费用占47.86%,疾病预防控制处置费用占25.34%,卫生监督执法处置费用占3.54%,综合保障处置费用占9.95%,其他处置费用占5.97%。事件造成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占68.82%,间接经济损失占31.18%。 结论 安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传染病事件,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多,经济损失占全部的97.76%, 但其经济损失评估率和评估准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学生聚集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校学生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学校公共卫生的日益重视,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掌握河南省安阳市学生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发病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达到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现对2008-2013年安阳市学生法定传染病疫情做全面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硒对铅的拮抗作用及其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的铅中毒模型,经随机分组喂以不同剂量的硒制剂后测定动物组织中铅的含量来证明微量元素硒对铅的拮抗作用。方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结果检测大鼠肝脏、脾脏、肾脏内的铅含量,染铅组大鼠与喂含硒1mg/kg和5mg/kg饲料组的大鼠比较,适量的硒可以拮抗铅的毒作用,但是过量的硒对于大鼠有一定的毒作用。结论硒制剂可以有效的拮抗大鼠体内铅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阳市2008~2013年学生、幼托儿童和教师3种职业人群39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和水痘共40种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全市2008~2013年共报告3种职业人群传染病24种15029例,其中乙类16种4246例(28.25%)、丙类7种9632例(64.09%)、水痘1151例(构成7.66%),发病前5位病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40.76%)、手足口病(15.05%)、肺结核(11.78%)、乙肝(8.56%)和水痘(7.66%),合计占报告总数的83.80%;呼吸道传播疾病为主,占67.10%;学生病例占58.72%;4岁组年均发病率343.18/10万为最高,2~5岁段发病率高于6~19岁段(χ2=1549.08,P=0.000);2008~2013年,三种职业人群年发病率逐年下降;4-6月份为发病高峰;城市和农村学生与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分别为1.25:1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31.69,P=0.000)。累计报告传染病暴发事件15起,全部发生在学校。结论 2008~2013年安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低年龄儿童发病率高,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控重点,应强化免疫接种,坚持病原学监测,加强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措施落实,规范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处置。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级标准的明确规定,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实际强度.近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显示,学校传染病事件多发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为制订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安阳市网络监测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
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疫苗概况根据流感病毒(In fluenza V irus)的核蛋白(N ucleopro-te in,NP)和膜蛋白(M em brane P rote in,M P)不同,分为:甲(A)、乙(B)、丙(C),甲型流感可造成大流行,乙型是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侵犯婴幼儿。根据血凝素(H em agg lu tin in,HA)和神经氨酸酶(N euram inn idase,NA)的不同,HA分为16个亚型,NA分为9个亚型,但能感染人类的只有少数HA(H1-H3)和NA(N1、N2)亚型[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