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肺耐药蛋白基因检测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114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腺癌80例,鳞癌17例,差分化癌10例,小细胞癌7例)肺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并进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结果 腺癌、鳞癌、差分化癌及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LRP mRNA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72.94%(62/85),45.45%(5/11),40.00%(4/10),28.57%(2/7);23.58,19.22,20.15,8.36 copies/ml.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标本中LRP mR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P均<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中,以腺癌LRP mRNA阳性率最高;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胸腔积液标本LRP mRNA中位拷贝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胸腔积液LRP mRNA检出,不仅明确了肺癌的诊断,也表明该肺癌细胞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胸部恶性疾病诊断和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91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毗邻气道的肿块的胸部恶性疾病患者EBUS-TBNA的诊断结果和24例患者EBUS标本的EGFR突变检测结果。 结果 共对227个纵隔、肺门淋巴结和23个肿块实施TBNA。4R和7组是最常受累的纵隔淋巴结;经EBUS-TBNA确诊86例,诊断恶性胸部疾病总体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4.5%。确诊病例中肺腺癌、小细胞癌、鳞癌和无法分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别占确诊总例数的55.8%(48/86)、26.7%(23/86)、7.0%(6/86)和5.8%(5/86)。宫颈癌、结肠癌和食管癌和肾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各1例;超声图像分析表明:类圆形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1.5]、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晰、中央淋巴门结构消失和不规则血供在恶性病变中是常见征象;EBUS-TBNA标本EGFR敏感突变率为70.8%,病理标本和液基细胞标本EGFR突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 1,P=0.47);本组共17例轻微不良反应,均对症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结论 EBUS-TBNA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胸部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50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5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化疗同时,联合香菇多糖治疗;单纯化疗组只给予化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 d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以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肺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Ⅲ+Ⅳ期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但CD4+ CD25+T细胞比值升高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肺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外周血CD4+ 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化疗联合生物治疗较单纯化疗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降低更明显,更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Fas又名Apol或CD95,是细胞表面重要的死亡受体.Fas基因过度表达将引起表达Fas基因的细胞发生过度凋亡.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和肺泡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密切相关.Fas基因表达上调,引起肺泡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凋亡的肺泡上皮细胞通过释放白介素1β和趋化因子,导致炎症细胞肺内募集并释放致肺间质纤维化细胞因子,最终导致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因此,将Fas基因作为肺间质纤维化治疗靶点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特异性X蛋白基因检测对肺癌骨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51例肺癌、13例肺外肿瘤(乳腺癌4例、胃癌6例、肝癌3例)、22例良性疾病(结核性脑炎4例、伤寒2例、流行性脑炎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粒细胞缺乏症7例)患者术前骨髓标本中LUNX mRNA,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骨髓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58.8%(30/51)、35拷贝/ml;其他疾病组则均为0,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2,Uc=3.7329,均P〈0.01)。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微转移患者骨髓LUNX mRNA表达的特异性为100%;而且肺癌患者骨髓标本LUNX mRNA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LUNX mRNA是诊断肺癌骨髓微转移特异性较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微波、泼尼松及马法兰治疗。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经纤支镜活检标本刚果红染色阳性。1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要求至外地治疗。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临床少见,诊断依靠病理活检,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胸水LUNX mRNA检测对肺癌胸膜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胸水)LUNX mRNA检测对肺癌胸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组44例、肺外肿瘤13例、肺部良性疾病46例及肺外良性疾病11例胸水标本LUNX mRNA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并进行胸水细胞学检测。结果: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胸水LUNX mRNA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88.6%、23.58copies/ml和5.26%、0copies/ml;肺外良、恶性疾病组胸水LUNX mRNA阳性率及拷贝数均为0;LUNX mRNA检测的敏感性(88.6%)高于CEA、CA125及CYFRA21-1(40.9%、59.1%、61.3%)(P〈0.05~P〈0.005);LUNX mRNA阳性率为88.6%,高于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65.9%)(P〈0.005)。结论:LUNX mRNA是诊断肺癌胸膜转移特异性较高的分子标志物,对临床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能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s 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 例以咳嗽、乏力、胸闷及活动性气喘为主要表现,且有显著浅表淋巴结肿大的Castleman's 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思路.结果:病理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经2次CHOP方案化疗疗效不满意后未再治疗.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胸内Castleman's 病应列为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张恒  齐学远  徐亮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62-1363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血清及35例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TSGF、CEA、CA125和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中4项标志物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的平均水平(均P〈0.01);肺癌组胸腔积液中4项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血清中4项标志物水平(P〈0.01);TSGF诊断肺癌敏感性(85.42%)分别高于CEA、CA125和CY-FRA21-1(41.67%、58.33%、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5);TSGF诊断肺癌敏感性(85.42%)与CEA、CA125和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TSGF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s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咳嗽、乏力、胸闷及活动性气喘为主要表现,且有显著浅表淋巴结肿大的Castleman's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思路。结果:病理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经2次CHOP方案化疗疗效不满意后未再治疗。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胸内Castleman's病应列为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