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丽格  李兰风  刘建华  霍习敏 《河北医药》2009,31(16):2183-2183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由于其良好的清除效应、液体平衡系统及营养补充等支持疗法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症的抢救中。我院PICU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应用CBP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年龄2.66岁。内科疾患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8例,外科疾患引起ARF 2例,急性中毒引起ARF 5例。1.2方法对15例患儿进行原发病对应治疗的同时行CBP治疗,治疗时间7~49 h,所有做CBP治疗的患儿在治疗前均做血常规、凝血四项、肾功能、血多项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查。同时对患儿的心率、呼吸、动态血压及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CBP治疗使用珠海弘升FH-400血液净化仪。血滤器为GAMBRO HF6S血滤器,置换液为碳酸氢盐置换液,置换液配方按Port配方,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适当调节电解质成分。血管通路:颈内静脉4例,股静脉11例。抗凝治疗:患儿均无明显出血倾向,故均使用肝素抗凝,首剂50~100 U/kg,持续5~25 U·kg-1·h-1,治疗过程中根据出凝血时间随时调节肝素...  相似文献   
2.
头孢吡肟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6岁,主因发热、咳嗽4 d,昏迷4 h于2008-06-06入院.入院前4 d患儿主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喜炎平等治疗3 d,疗效欠佳,换用头孢吡肟静脉滴注1次后患儿出现腹痛,酱油色尿,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诱导痰技术,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痰液嗜酸细胞测定,并随访4年,记录再发喘息例数,比较其再喘发病率。结果22嗜酸细胞增高者,再次喘息的发病率为17/22,38例非增高者,发病率为4/3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液嗜酸细胞检查可作为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霍习敏  徐梅光 《河北医药》1996,18(6):356-357
小儿急性中毒108例诊治体会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霍习敏,徐梅光我科自1989年10月~1993年1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10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急性中毒108例,男64例,女44例,<1岁15例,l~3岁38例,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自2009年11月4日—2010年1月1日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确诊病例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 21例患儿均无明确接触史,病程中均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突出特点为很快出现呼吸发憋或喘息,均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肺部啰音,症状重、体征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可增高或不高。CRP及心肌酶可不同程度增高,X线胸片:多为肺纹理增多或片状渗出影,个别病例肺部病变在短时间内呈游走性变化。21例患儿经早期抗病毒、抗其他病原体感染、抗炎、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起病急,进展快,重症、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高,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儿采取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儿治愈,2例好转,6例患儿死亡。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护理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 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 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 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8个月,因发热3 d、呕吐、双下肢无力2 d入院.3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7.7℃),无咳嗽、流涕,无腹泻,当地诊所给予肌肉注射"安痛定、利巴韦林、羚羊角丝"后热退.2 d前再次发热(38.0 ℃),伴频繁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时有头部及双上肢轻微抖动,口角向左侧歪斜,伸舌偏向左侧,精神差,睡眠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12例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NO吸入治疗,NO起始治疗体积分数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0.5、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SaO2、PaO2、氧合指数;至某个时间点NO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将体积分数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NO后24 h内,SaO2、PaO2、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NO降体积分数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52 h NO体积分数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0.
萘普生治疗小儿发热10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萘普生与赖氨匹林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 :萘普生组 10 0例 (男性 60例 ,女性40例 ;年龄 4.5a±s 2 .8a) ,给萘普生片剂 8~ 10mg/(kg·次 ) ,最大量 0 .2 5 g/次 ,po ;赖氨匹林对照组 30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9a± 2 .4a)给赖氨匹林针剂 10~ 2 5mg/(kg·次 ) ,im ;2组均于用药 1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用药 0 .5h体温降至 <38℃ ,分别占 5 %与 33% ,用药 2h分别占8 %与 97% (P >0 .0 5 ) ,维持疗效时间分别为 9.0h± 2 .0h与 5 .0h± 1.0h(P <0 .0 1)。结论 :2药均为较好解热药 ,萘普生维持疗效时间长于赖氨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