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得到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愈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重建冠脉灌注的有效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5%以上。现就急诊PCI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wartz鞘、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在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44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的右前房室旁路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2 ̄57岁(平均20.1±6.8)。显性旁路34例,隐匿旁路10例,8例院外射频消融失败,4例6个月内复发。心动过速史1 ̄20年。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有效预防发作。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后,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R0Swartz鞘管支持下,将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于右房上部塑型为倒“U”字形,使用旋转导管、适当增减导管弯度和推送导管三种力量,在三尖瓣环处移动标测确定消融靶点,以30 ̄50W的功率消融房室旁路。结果:44例患者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右前游离壁。所有患者消融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出现。平均手术时间61.3±22.6min,X光曝光时间22.4±8.6min。随访8个月~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中Swartz鞘支持下应用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能提高消融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腋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或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而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50例,采用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行起搏电极植入,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常规随访。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腋静脉穿刺,共植入起搏电极95根。手术期间未发生血胸、气胸、植入电极操作不顺等情况。随访时间(9.3±3.1)个月,所有患者的起搏参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初步研究证实了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冠窦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7~68岁。观察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心内标测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的周长平均为(363±44)ms。P波形态主要表现为在Ⅱ、Ⅲ和aVF导联上直立和双向,aVR导联倒置,在aVL导联上全为正向。胸前导联中,V_1~V_2为负正双向,V_3~V_5为负正双向或正向,V_6为正向。5例患者均于无冠窦内成功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冠窦起源房速P波形态的特征可能为右胸导联先负后正,下壁导联直立或双向。此类房速的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23例,持续性5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构建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若术中心房颤动不终止,则继续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如心房颤动仍未终止,遂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至窦性心律.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10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9个月,2例复发房颤,2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短至中期随访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54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29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方法1999年3月~2003年8月对299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①23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  相似文献   
7.
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报道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模型的建立方法。取杂种犬 13只 ,安置实验用埋藏式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 ( 3 70~ 4 0 0次 /分 )心房 8~ 10周。于起搏前及起搏 8~ 10周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程序电刺激和burst刺激。 10只犬完成实验。快速起搏前所有犬均未能用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 >15min) ,2只 ( 2 0 %)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非持续性房颤。起搏 8~ 10周后 ,3只 ( 3 0 %)犬不需诱发即出现房颤。 8只 ( 80 %)可经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其平均持续时间为 5 3± 11min。 10只犬 ( 10 0 %)均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快速起搏后犬心房面积显著增大 (左房 :6.4± 1.3cm2 vs 11.1± 1.8cm2 ;右房 :4 .2± 1.1cm2 vs 7.8± 1.3cm2 ,P均 <0 .0 0 1)。结论 :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具有房颤诱发率高、持续时间长、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an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23例,持续性5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构建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若术中心房颤动不终止,则继续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如心房颤动仍未终止,遂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至窦性心律。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10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9个月,2例复发房颤,2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短至中期随访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中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采用EPT小、中弯大头导管 (或Webstr小弯大头 ) ,在左室行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 ,以P电位较QRS起点提前 2 0ms以上作为消融靶点。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采用Webster加硬导管在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体表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或最接近处为消融靶点 ,成功标准为放电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诱发。结果 :5 1例患者消融成功 ,成功率 91.1%。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 30例靶点位于左室间隔中下部 ,2例近左室心尖 ,1例左室流出道 ,1例位于间隔高位。 31例消融成功 ,1例失败 ,2例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 ,于终止室速处作为靶点射频消融 ,1例于术后第 2天、另 1例半年后室速复发。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 ,16例位于流出道间隔侧 ,6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壁。 19例起搏标测到与心动过速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靶点 ,1例形态接近 ,消融获成功。 2例未能诱发室速 ,射频消融 1个月心动过速重新出现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电生理未诱发室速或机械刺激终止室速不宜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脏起搏方式对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心脏起搏方式和起搏频率对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及心脏起搏治疗房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