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口服或保留灌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为91.4%;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为97.1%;仅接受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3%.使用蒙脱石散治疗的两组其总有效率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辅助治疗腹泻病可以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给药途径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Apgar评分及可能影响评分的产妇一般资料、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等3方面因素,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孕妇年龄(P=0.014,OR=2.296,95%CI=1.964~3.157)、分娩方式(P=0.021,OR=2.757,95%CI=2.514~3.872)、妊高症产生情况(P=0.000 1,OR=3.377,95%CI=3.014~4.564)、分娩并发症情况(P=0.000 1,OR=3.475,95%CI=3.171~4.671)、新生儿体重(p=0.019,OR=2.130,95%CI=1.846~3.014)和新生儿出生畸形情况(P=0.0001,OR=3.885,95%CI=3.518~5.146)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产钳分娩、妊高症、分娩并发症、低体重儿、出生畸形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及早病因预防有望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制依曲康唑口腔涂剂治疗新生儿鹅口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明  王亚均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6-127
目的探讨自制依曲康唑口腔涂剂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疗效。方法将192例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用依曲康唑口腔涂剂,在患儿进奶后30min或睡前用棉签搅匀,涂抹口腔黏膜患处;对照组用制霉菌素或酮康唑研碎涂抹患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为78.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依曲康唑口腔涂剂配制简单,使用安全,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的作用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患儿92例慢性肾脏病患儿随机分为甲状腺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左旋甲状腺素组25~50μg/d.随访至少1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后1、2、4周,两组尿蛋白、尿潜血定性、Hb值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2组SCr与BUN在治疗后1周即均下降,并持续至第4周(P<0.05),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甲状腺功能检测显示治疗组1周后FT3、FT4上升,TSH下降,并持续至第4周(P<0.05),与对照组比水平也均有改善(P<0.05).所有患者FT3与SCr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值为-0.71(t=6.147,P=0.012).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对小儿慢性肾脏病有治疗作用,其甲状腺素水平可以作为疗效榆测和预后评价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治疗剂量。方法:将180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A组与B组患儿均给予法莫替丁治疗,A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9 mg/kg,B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5 mg/kg,C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每次0.9 mg/kg,每天2次给药,三组用药疗程均为7 d。结果:(1)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儿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B组,疗效维持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后30 min、1 h、2 h,A组患儿血药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用药后4 h、8 h、12 h,A组与B组患儿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白细胞下降、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0.9 mg/kg、每天2次给药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及肝脾肿大外,部分病例可出现鼻塞、双眼睑浮肿。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应给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法:对15例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呕吐、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它颅内感染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法鉴别新隐球菌甚为重要。AMB联合FLU是治疗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