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实验内容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加大学生参与实验的程度;在实验课的内容上,要打破单一课程的界限,进行综合性实验;在培养现场工作能力的实验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模拟工作现场,提高现场工作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3.
牛乐  岳江涛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西部医学》2021,33(8):1133-1137,1144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 在实验性牙正畸痛( ETMP)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24只SD大鼠分为正畸痛组(ETM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Naive组),每组8只。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4 h、12 h、1 d、2 d、3 d、7 d先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Vc内COX2的表达变化,在痛觉阈值最低时间点延髓背侧脑室内注入各种环氧合酶抑制剂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同时在延髓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 与Sham组和Naive组比较,ETMP组在牙移动后4 h形成了显著的痛觉行为学表现,1 d达到巅峰(均P<0.05)。ETMP组Vc内COX2染色密度和表达量显著增加,COX2的表达增加与痛觉行为学呈现显著相关(均P< 0.05)。ETMP组脑室内给予COX2特异抑制剂能够有效镇痛,而COX1或COX3的抑制剂无镇痛作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COX2由Vc内神经元生成,并且大部分COX2阳性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结论 Vc内COX2的上调参与了ETMP大鼠痛觉行为学的形成,在指导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和正畸痛的治疗方面,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关联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N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PHN组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模,假处理组在足底注射等量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悬液,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6、10、14、20、28、34、42天进行痛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 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PHN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和μ型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拮抗剂p富纳曲胺(β-funaltrexamine,β-FNA),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 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HN组在造模后10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28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PHN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958,P<0.001);PHN组鞘内给予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加深疼痛.结论 本实验证实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PHN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PHN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诊疗PHN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BCP)组、假手术(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BCP组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256癌细胞造模,sham组在胫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3、5、7、10、14、17、21 d先进行痛觉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BCP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或μ型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然后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BCP组在造模后5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14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BCP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01, r=0.963);BCP组鞘内给予吗啡和EM2均能剂量依赖地镇痛,但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易化疼痛。结论 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了BCP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BCP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BCP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胶南市老年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胶南市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各年龄组男女人群死亡率、不同性别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构成比及顺位、不同年龄及性别恶性肿瘤死亡率。结果2010年胶南市老年人口的平均死亡率为3.47%,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和传染病等。慢性病的死亡占总死亡80.02%,主要疾病的顺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传染病等。年龄组越高,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就越高,且男性各个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影响胶南市老年人口生存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的中药炮制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介绍我校建设中药炮制GMP车间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目前我校中药炮制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裴兰英  牛乐  栗彦芳  申杰 《光明中医》2013,28(8):1746+1749
作为中医院校的临床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预防医学知识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整个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的的思维模式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有针对性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起一套中医院校切实可行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