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科学生涯六十载,丝毫不敢有懈怠,学贯中西集百家,立意高远奠基石。严寒烈日何所惧,风沙漫天更不怕,德高望重众人仰,《“仙人掌”精神》放光芒。孜孜不倦勤耕耘,满头乌发霜染尽。事业生命融一体,心灵不老永远年轻。心灵不老永远年轻──贺张香桐先生九十华诞@洪慕祁$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200031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科院实验动物工作“八五”规划要求:在院部专款继续支持下,1992年基本完成普通级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少数单位达到清洁级、SPF级标准,大鼠及小鼠应达到普通级标准,中科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于1992年12月16日至18日组织专家对上海地区实验动物中心和药物所、生化所、生理所的实验动物机构及大鼠与小鼠的质量进行考核验收(细胞所实验动物机构及其实验动物质量已于1991年9月经专家组考核认可为普通级)。本次验收工作由院生物局孟广震副局长主持,由白琴华、刘勇、张素胤、娄治平、钱松明、金玫蕾等专家组成考核组,并邀请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所陈天培教授、上海医科大学杨幼明教授参加。上海分院计划处王先彪处长、上海市实验动物管委会办公室范样本同志亲临指导。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同工酶电泳法,微量细胞毒法和免疫双向扩散法对来源于我国两个不同动物地理区,已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并正在近交化过程中的27个小家鼠个体作了遗传特性调查,分析了实验结果并同野生小家鼠的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对照,对小家鼠近交繁育中特色基因的保存和丢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肺螨是灵长类动物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寄生于恒河猴(Macaca mulatta)肺内的是猴肺螨(Pneumony ssus Simicola) 肺螨对宿主肺组织的侵害是肯定的。但是,患猴一般无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动物感染相当严重时,才出现咳嗽和气喘的症状。因此,猴肺螨病很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上海地区第一届实验动物科技论文与管理经验交流会于1992年3月11~12日在上海分院召开。为了活跃中科院上海分院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学术气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强化科学管理,由中科院上海分院计划处、中科院上海地区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主持举办了这次交流会。参加交流的有:上海药物所、细胞所、生物工程中心、生化所、生理所、实验动物中心、北京生物物理所等单位报送的论文27篇。内容涉及: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经验、繁育生产技术措施的建立与改进、遗传、微生物、营养及环境控制方法的改进、引进与建立等。与会人既有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监测人员,也有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饲养区这种特殊环境的鼠害防治,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房屋结构简陋,无防鼠措施,野鼠容易窜入;室内饲料丰富和暴露;常规的药物防治可能伤害实验动物,不敢经常进行药物灭鼠;器械灭鼠灭效不高。作者在自己工作的单位,主要使用澳敌隆杀鼠剂及美国学者W.Howorde提供的毒饵盒思路,于1987年11~12月和1988年6月两次进行防治试验,收到良好效果。方法与材料一、毒饵配方曾用3种溴敌隆,1种毒鼠磷配方。溴敌隆系上海泰和化工厂1987年产品,为0.05%母粉。毒鼠磷  相似文献   
7.
1978年9月,美籍生殖生理学家张明觉应邀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时,传授了家兔人工授精技术.几年来我们在使用中证明,此法行之有效.其优点是:1.材料来源充足;2.方法简易可行;3.便于推广使用.兹简介如下.材料和用具一、采精器(阴假道)1,外壳:假阴道的外壳是普通的嵌发丝输水管改制的,管长8~10厘米,外经约4厘米,内径约3.5~3.7厘米.也可用硬质塑料管或玻璃管代替(图1-a).2.内胎:内胎是一种比医用手套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泳法、微量细胞毒法和免疫双向扩散法测定了我国7个动物地理区9个采集点小家鼠(Mus musculus)13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统计和计算了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并作了聚类分析,研究表明9个采集点的小家鼠可分为3类,在遗传特性方面各具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者还讨论了小家鼠的特色基因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原特有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上海低海拔地区的适应状况、食物结构、生长繁育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适宜的饲育室,控制室内有关环境因素,渡过高湿度的梅雨季节及高温酷暑是保证鼠兔在上海地区生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食谱则是鼠兔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生存的基础。鼠兔在实验室饲养十余个月中的体重变化,大致分为适应上升型和波动下降型。其活动高潮、交配行为保持了原有的生物节律,即在清晨5:30~6:30和黄昏19:00~20:00。作者还对鼠兔在上海地区饲育中发现的某些病原体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