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额窦炎并发硬脑膜外脓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例CT确诊为急性额窦炎并发硬脑膜外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头痛、高热和单纯的药物抗菌治疗无效是急性额窦炎并发硬脑膜外脓肿的3大特征。结论:对急性额窦炎并发硬脑膜外脓肿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手术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抗菌治疗不能取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的相关解剖以及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15例(30侧),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并根据鼻内镜入路测定相关参数.结果 ①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optic carotid triangle,OCT)与视神经、眼动脉、海绵窦和颈内动脉关系恒定,OCT出现率为66.7%.②鼻小柱基底前缘到视神经管眶口、管中部和颅口内侧缘的距离分别为(72.79±5.40)mm、(75.85±5.10)mm和(79.34±4.95)mm,仰角分别为(39.45±3.68)°、(37.30±4.24)°和(35.45±4.16)°.③视神经内侧壁眶口、管中部和颅口的鞘膜厚度分别为(0.70±0.18)mm、(0.51±0.15)mm和(0.49±0.22)mm,眶口与管中部、颅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视神经管眶口、管中部和颅口内侧缘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12.69±2.73)mm、1/2(19.61±3.47)mm和1/2(25.79±3.23)mm.结论 OCT是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术首选的解剖定位标志,减压关键在视神经眶口,从视神经内侧壁与上壁交界处切开鞘膜安全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极电刀电凝法手术切除扁桃体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慢性扁桃体炎且具有扁桃体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单极电刀电凝法切除扁桃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 单极电刀电凝法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托区域医共体建立鼻咽癌筛查模型,以期提高区域内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早诊率)。方法统计宁波市鄞州区2017—2018年的鼻咽癌发病情况和首诊症状,建立筛查模型;本次筛查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辖区内(男性60~80岁,女性55~75岁)的户籍人口,共47504例,通过问诊和颈部触诊,如出现上颈部淋巴结肿大、回吸血涕、鼻塞、单侧耳鸣耳闷、鼻出血或头痛者列入鼻咽癌高危患者,对高危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如果鼻咽部出现结节、溃疡、黏膜隆起、血管丰富怒张或咽隐窝饱满等形态者列入鼻咽癌可疑患者,对可疑患者行鼻咽部CT扫描和鼻咽活组织检查,通过病理学确诊。同期门诊就诊行鼻内镜检查的4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宁波市鄞州区2017—2018年的鼻咽癌年粗发病率为5.32/10万(男性8.31/10万,女性2.45/10万)。本项目筛查组共筛查出鼻咽癌高危患者456例,其中442例进行了鼻内镜检查,结果可疑患者83例,确诊鼻咽癌7例,其中早期患者6例,早诊率85.7%。对照组415例中可疑鼻咽癌患者108例,确诊为鼻咽癌14例,早期患者5例,早诊率35.7%。筛查组的早期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背景下,借助全专科医师培训,鼻咽癌筛查可以提高鼻咽癌早诊率,同时可以对未确诊的高危患者和可疑患者定期随访,值得在鼻咽癌低发与高发之间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湿性标本15例(30侧)视神经管,经鼻内镜下观察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情况。结果:鼻内镜下测得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侧壁中点距离为(61.02±5.83)mm,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侧壁中点的角度为(45.1±4.81)°,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平均为(11.61±1.58)mm;视神经管外侧壁骨质最厚,内侧壁骨质最薄,内侧壁中又以眶口最厚。并且将观察所见应用于10例外伤性失明患者,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下了解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情况,对临床开展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手术范围小,组织损伤轻,视野清晰,进路直接,术后处理简单,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筛动脉眶内段的显微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眶内筛动脉结扎及视神经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固定尸头标本,对筛动脉的起源、眶内走行、长度以及外径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92.8±4.7)%筛前动脉发自眼动脉O_3段、(7.2±4.7)%发自眼动脉管,穿过上斜肌与内直肌之肌间膜进入筛前孔;(44.8±9.1)%筛后动脉起自眼动脉弯、O_2段(24.1±7.8)%、O_3段(20.7±7.4)%、上斜肌肌支(6.9±4.6)%和脑膜中动脉(3.5±3.4)%,跨过上斜肌上方入筛后孔;筛中动脉出现率为(36.7±8.8)%,起自O_3段(54.5±9.1)%、眼动脉弯(27.3±8.1)%和O_2段(18.2±7.0)%。筛前动脉眶内段长度为(7.83±3.49)mm,外径为(0.80±0.24)mm;筛中动脉眶内段长度为(7.54±1.73)mm,外径为(0.42±0.13)mm;筛后动脉眶内段长度为(7.37±2.15)mm,外径为(0.46±0.18)mm。结论:筛动脉的起始及眶内走行多变异,筛后动脉变异较筛前动脉多见。  相似文献   
7.
杨有雄  廖建春 《解剖与临床》2007,12(1):60-61,64
视神经管与眶上裂是眼眶与颅腔间的重要通道,与鼻旁窦、鼻腔关系紧密.管、裂内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周围结构复杂,多变异.在经鼻内筛窦蝶窦、经眶及经翼点入路的视神经管减压术都要求术者熟悉这些解剖关系,因此,这一区域越来越被耳鼻喉科、眼科和神经外科医生重视.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神经管的形态,管内的结构以及管周的毗邻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共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观测下列参数.(1)视神经管的长度和视神经管各壁及硬膜鞘的厚度;(2)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颅冠状面的夹角;(3)视神经管及视神经在眶口、管中部、颅口的垂直径、横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4)视神经管内侧壁的毗邻结构及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平均长度(11.61±1.58)mm;视神经管横截面积在眶口处最大,为(22.05±3.47)mm2;视神经横截面积在颅口处最大,为(10.62±2.34)mm2.结论:(1)视神经管眶口处对视神经的膜性束缚力最大;(2)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后,鞘膜切开应选择内侧壁内缘稍上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所致视力障碍的诊断要点,应用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继发视力障碍的患者,经眶尖部CT检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外筛蝶窦进路及鼻内窥镜下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眶尖部CT检查视神经管骨折的阳性率为71.4%,无假阳性结果.伤后立即出现视力障碍者,术后有效率为46.2%;伤后24 h内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66.7%;伤后48 h以后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87.5%.术中明确发现有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42.9%;无骨折仅见或无视神经水肿者有效率为100%.手术时机愈晚,疗效愈差.结论:眶尖部CT检查对视神经管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CT检查阴性不能除外该病;术后疗效与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眶内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40侧)成人颅骨标本和15例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眶内侧壁的Dacryon点、筛孔、额筛缝及视神经管眶口.结果:Dacryon点至筛前、中、后孔中点、视神经管眶口的距离分别为(19.28±1.42)mm、(27.06±2.05)mm、(31.11±2.08)mm和(37.47±2.11)mm,Dacryon点至眶上缘、眶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50±1.38)mm和(19.65±1.41)mm.颅骨标本的筛孔1、2、3孔和4孔出现率为0%、62.5%、32.5%和5%;尸头标本的筛动脉1、2、3、4支和5支出现率分别为10%、53.3%、33.3%、0%和3.3%.筛前、中、后孔位于额筛缝上方分别占37.5%、33.3%和35.7%,位于额筛缝分别占60%、66.7%和64.3%,所有筛孔中只有一孔(筛前孔)位于额筛缝下方.结论:Dacryon点、额筛缝是眶内侧壁的2个恒定的解剖标志,眶内侧壁手术时在额筛缝以下切除内侧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