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复黄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通过培养基稀释法、菌体离心沉淀法等测定复黄片对试验菌株的回收率。结果 复黄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及白色念珠菌、黑根霉呈现较强的抑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菌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采用离心沉淀法可以消除复黄片对待测微生物的影响。结论 复黄片可用离心沉淀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热带假丝酵母作为辅酶Q10的生产菌,研究不同的发酵条件对辅酶Q10产量的影响,以获得比较高的辅酶Q10产量。方法用酒精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葡萄糖是较好的碳源,大豆蛋白胨是较好的氮源,磷酸盐不同的比例对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较显著,添加硫酸锰对辅酶Q10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酵初始pH8.0,接种量为4.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mL,发酵时间为72h,葡萄糖4.0%,大豆蛋白胨5.0%,辅酶Q10产量达到70ug·mL^-1。结论热带假丝酵母作为高产辅酶Q10菌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诺西肽突变生物合成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诺西肽(nosiheptide)产生菌活跃链霉菌ATCC25421营养缺陷型的筛选、突变株的耐药性改变及其产生的突变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在2000μg/mlNTG浓度下,采用pH9TM缓冲液作诱变介质,处理0.5 ̄2小时,营养缺陷型出现率可达0.32%。经观察20000个菌落,获氨基酸营养缺陷型46株,其中有丝氨酸缺陷型2株、苏氨酸缺陷型1株、色氨酸缺陷型1株,它们与诺西肽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密度的姜黄素-光动力疗法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伤效果。方法:以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和临床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不同功率密度(12、 22、 42、 62、 82、 102 mW/cm2)的姜黄素-光动力实验,通过XTT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功率密度的姜黄素-光动力疗法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伤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姜黄素浓度为40 μmol/L,光照时间为4 min时,标准株和临床株的杀菌率均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功率密度增加至102 mW/cm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光动力疗法杀伤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效果与功率密度密切相关,建议将82 mW/cm2作为最佳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5.
提高诺西肽产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李继扬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10):438-440,458
介绍了含硫多肽类抗生素诺西肽产生菌S.actuosus的诱变谱及诺西肽发酵条件的研究。经紫外照射处理及自然分离获得的诱变菌株Z10,其在适当的通气条件下培养,补入1%葡萄糖和2.‰硫酸钠,诺西肽产量可达1000μg/ml左右,比野生株原邕产量提高10倍。本研究为诺西肽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芪甲苷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黄芪甲苷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分别从对心脏、脑、肝、肾的保护作用,抗高糖作用、抗衰老作用、对血管影响、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甲苷的生物活性和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果与结论:黄芪甲苷具有保护受损脏器和组织等广泛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显著,有望成为疾病治疗和康复用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黄芪甲苷在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区域和研究方向。黄芪甲苷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使其在市场更广泛的应用,造福于人类的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热带假丝酵母作为辅酶Q10的生产菌,研究不同的发酵条件对辅酶Q10产量的影响, 以获得比较高的辅酶Q10产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研究突变株拟青霉菌sp229-7(Paecilomyces bainier sp229-7)的生长及转化底物情况,探讨突变株转化三七茎叶总皂苷的高效性。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运用摇瓶转化法考查菌株生长和转化底物特性;分别采用静息态细胞、胞外酶以及粗酶液,测定其对底物转化情况。结果 菌体12~48 h之间生长最旺盛,36 h加入底物转化率最高,加入底物后72 h转化基本结束,转化产物只有人参皂苷Rd,底物投料量至少可以达到20 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0%以上,转化温度27℃~32℃之间最佳。静息态细胞、胞外酶以及粗酶液都可以将人参皂苷Rb1转化为人参皂苷Rd。结论 与文献报道相比,Paecilomyces bainier sp229-7突变株具有良好的底物耐受性和专一性,快速生长的后期是底物投料的最佳时机,Rb1 转化为Rd 的时间缩短为3 d,投料量至少增加20倍,显著提高了转化效率,可望应用于工业生产。突变株的高转化效率可能与转化酶由细胞内产生并部分分泌到胞外有关,增加了酶与底物接触机会,避免了产物在胞内过量积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耐受前体或结构类似物筛选提高辅酶Q10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热带假丝酵母生产辅酶Q10的能力。方法 将热带假丝酵母通过紫外诱变后耐受生物合成前体物质或结构类似物的实验,从抗性菌株中筛选获得辅酶Q10的高产菌株。结果 通过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耐受试验,获得辅酶Q10产量比出发株分别提高84.11%和184%的高产菌株A和B,最高可达120μg/mL。结论 通过发酵产物前体结构类似物的耐受实验,可以提高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