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对烧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Gln)颗粒对烧(创)伤及大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受试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ln组口服或管饲Gln 0.5 g·kg-1·d-1,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疗程均为7 d.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蛋白代谢、免疫功能、肝和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伤后两组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甘露醇(L/M)]及尿氮排量均明显增高;但Gln组用药7 d后血浆Gln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增加38.04%(P<0.01).Gln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幅分别为21.19%、51.11%、57.54%.血浆DAO活性、L/M比值、内毒素含量及尿氮排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幅分别为47.26%、52.18%、22.22%、27.78%(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用约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便秘等,2~3 d后自行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Gln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减轻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并能促进机体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分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多药耐药蛋白-P-g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药耐药(MDR)表现为肿瘤细胞对多种结构不同、靶位元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抵抗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主要有两种基因表达与人类肿瘤细胞上的多药耐药表现有关,一种是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 MDR1),即编码分子量为170KD的跨膜糖蛋白P-gp(P-glycoprotein);另一种是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lated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温热灌注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江  王崇树  张才全 《四川医学》2006,27(7):734-73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温热灌注化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根治术中游离肠系膜下动脉和直肠上动脉后,将氟尿嘧啶15mg/kg配入温热生理盐水,配成100ml 42℃~44℃液体。将化疗药在3min内经肿瘤滋养动脉快速注入,术后第1、3天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床旁心电图,观察胃肠道反应及3—7d有无吻合口漏。结果术后治疗组第1天AST明显增高(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正常(P〉0.05);两组术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床旁心电图、肝功能ALT、ALP、CCT、LDH及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温热化疗是一种安全的化疗方式,但术前应选择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并于术后适当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中的相关文献,检索199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发表的新辅助化疗有关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预设的标准进行筛选。结果共12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3296例,新辅助治疗组1649例,对照组1647例,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风险优势比OR0.85(95%CI0.73~0.98,P=0.03)。将12个纳入研究按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亚组分析,单用铂剂组显示新辅助化疗并没有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以铂剂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OR 0.79,95%CI0.0.92,P=0.0004)。结论新辅助化疗,尤其是以铂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芽在不同大肠癌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及骨桥蛋白(OPN)等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以评价其可否作为简单易行的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Dukes C期以上病例分成3组:A组为同时性肝转移组,B组为异时性肝转移组,C组为无肝转移组。HE染色后,重点观察位于大肠癌侵袭前沿的瘤芽的分布特征,并准确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OPN、NF-κB在原发癌灶和瘤芽的表达。结果:瘤芽位于肿瘤侵袭前沿,是失去极性的去分化癌细胞,呈孤立或不规则小梁状分布。瘤芽程度和OPN在大肠癌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在A与C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PN在瘤芽的阳性表达在A和C组以及B和C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间NF-κB在原发癌灶、瘤芽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瘤芽BD(+)、OPN在原发癌灶的强阳性表达均提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如将瘤芽分布特征结合OPN在瘤芽的表达,则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作为预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期蛋白E(cyclinE)表达异常在许多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分析cyclinE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及其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pRB)、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cyclin dependentkinasesin hibitors ,CKIs)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说明cyclinE对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 ,而且cyclinE与胃肠道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的预后有关 ,cyclinE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靶基因。  相似文献   
7.
FHIT基因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军  张才全 《重庆医学》2004,33(9):1411-1413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认识,发现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且牵涉到多重基因事件的复杂过程.在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疾病中,其恶性过程被认为是解除了基因管制的染色体易位和倒置最先激发而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的.失去基因管制的基因功能改变可能包括:致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功能丧失以及一些修饰基因功能改变等等.而抑癌基因的缺失其活化方式包括:突变、缺失、移位、重排、扩增、高表达等[1].自从1996年Ohta等[2]利用外显子捕获法发现了定位在3P14.2的FHIT基因以来,经过几年的研究,对认为FHIT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积累了一些证据.在进一步认清FHIT基因本质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一些关于FHIT基因分子生物学的新近发现,对FHIT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临床的实践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中的价值。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A72—4水平。在不同浆膜受侵面积组间,受侵面积10cm2~20cm2组与受侵面积大于20cm2组间冲洗液CA72-4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肉眼可见的腹膜转移灶的患者组与未伴有该转移灶的患者组间CA72—4均值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壁受侵不同深度组间,浆膜层受侵组与肌层受侵组间CA72—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腹腔冲洗液CA72—4测定可靠地反映了腹膜受侵状态,对于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研究其在胃癌化疗中对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的增敏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链(Antiscnse RNA,ASODN)及正义寡核苷酸对照链(SODN),脂质体法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转染组细胞抑制率并筛选出适宜浓度,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查表阿霉素对其生长抑制作用并筛选出4组浓度做为待测浓度,将2种因素联合作用于SGC-7901细胞,Western-blot法检查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查表阿霉素对其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法榆查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查bcl-2、SMac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200 nmol/L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MTT法示转染后细胞经表阿霉素作用24 h后,抑制率较单独使用表阿霉素的未转染组明显提高(P<0.05,q>1.15),流式细胞仪检查示联合作用组使细胞G2/M期细胞数较单独使用表阿霉素组明显增多:Western-blot检查示转染后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nnexin V-FITC检查示转染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RT-PCR检查示:SMac mRNA在联合作用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上调.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够增强SGC-7901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Mac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Syndecan-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yndecan-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8例大肠癌、12例大肠腺瘤和9例正常结肠组织Syndecan-1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Syndecan-1呈阳性-强阳性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显著减弱甚至缺失。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较其在腺癌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24,P=0.001)。Syndecan-1在大肠癌不同细胞病理分化程度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低分化者的表达明显弱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者(P=0.003,P=0.001)。在有远处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比无转移的大肠癌明显减弱(P=2.23,P=0.03)。Syndecan-1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Syn-decan-1阴性患者(P=0.0046)。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yndecan-1的表达是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yndecan-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潜力密切相关,而且是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