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宋俊华  高彦博  张杰  文宇恒  孙培培 《新中医》2023,55(15):162-165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4 例失眠患者分为观 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 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95.24%,高于对照组 85.71%(P<0.05)。2 组观察组治疗后 SRSS 评分、PSQI 评分、血清 NA 水平及入睡困 难、多梦易醒、体乏无力、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 5-HT、ACh 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 SRSS 评分、PSQI 评分、血清 NA 水平及入睡困难、多梦易 醒、体乏无力、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5-HT、ACh 水 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血清 NA、5-HT、ACh 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干预研究,为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抽取2010年12月份全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86份作为非干预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抽取2011年12月份全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34份作为干预组,将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对照。结果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由干预前的1922.90元下降到干预后的1434.48元(P〈0.05);用药指征、分级使用、疗程、使用理由、疗效评估、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的不合理率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比例和不合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根据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定膀胱角度预测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符合条件的169例住院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后6~8周复诊时同时进行POP-Q评分及超声测定膀胱角度,针对是否发生SUI和盆底脏器脱垂(POP),分析产后早期PFD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定膀胱角度预测SUI的临床意义。结果:产后早期SUI发生率为18.34%,POP发生率为34.32%,SUI合并POP发生率为3.55%。选择性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分别为7.90%、32.26%,阴道分娩组为32.26%、4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PFD的发生与孕期SUI、年龄、第二产程时间等因素相关(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会阴超声测量膀胱角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度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减少产后早期PFD的发生;产时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使产后早期PFD发生的风险增加;超声测量膀胱角度对于预测SU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1 消化道溃疡 刘某,男,40岁,于1996年3月在莱阳中医院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多方求治效果不佳。5月10日上腹部痛疼加重,大便稍溏,腹软,中上腹压痛,肝脾未及,舌暗体胖,苔稍腻,脉弦紧,证属寒湿内阻,气滞血瘀。治宜:温中散寒,和胃通络止痛,取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针刺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半小时,疼痛缓解,遂用中药处方:桂枝15g,白芍30g,砂仁10g,干姜6g,丹参30g,白术15g,半夏10g,茯苓18g,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相似文献   
5.
抚摸对促进婴儿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出生时脑重约350 g,1岁时约950 g,从脑的结构来看,人脑中大约有1千亿到1万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相当一个微型电脑,又可以和其它5万个神经细胞相联合,构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我们所有的灵感、思维、想象、创造,都是在这个神经网里加工出来的。1 抚摸对促进婴儿健康的作用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如此复杂而和谐的神经网,就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发育发展出来的。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在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70%~80%是在4岁前发展起来的,也就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70%~80%的大脑细胞的连接,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  相似文献   
6.
1 针刺阳陵泉、足三里治愈肋间神经痛女,40岁,因右肋部疼痛6年于1992年2月18日来诊。6年前因外伤后出现右肋部阵发性刺痛,时有胀感,服用三七片治疗1周后缓解。其后偶有发作,多因情志不畅或劳累后诱发,发作时仍呈刺痛,每次持续数秒。近半年来,疼痛发作愈加频繁,平均每月4~5次,发作前后伴有烦躁、胸闷等症状。查局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舌淡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胁痛,辨证为血瘀阻络;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据《灵枢》“疾高而外者取之阳陵泉”的原则,拟取穴右侧阳陵泉、双侧足三里,用28号3寸毫针刺入得…  相似文献   
7.
Th17细胞是近年来在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的试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新的T细胞亚群。它常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其在肿瘤与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异常表达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Th17细胞的作用与调控机理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本文对Th17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D-二聚体(D-Dimer, 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m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9例,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并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者和死亡者。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D-D、PAI-1、sICAM-1水平,分析D-D、PAI-1、sICAM-1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预后D-D、PAI-1、sICAM-1水平,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D-D、PAI-1、sICAM-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D-D、PAI-1、sICAM-1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死亡者D-D、PAI-1、sICAM-1水平高于生存组(P&l...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乳腺托架定位与基于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方式的放疗摆位误差及放射性皮肤反应, 对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47.5±10.1)岁。根据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乳腺托架组(41例)和体膜组(42例), 2组患者在放疗前通过直线加速器在机载锥形束CT(CBCT)下进行摆位验证。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制定的标准评估入组患者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皮肤反应。摆位误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体膜组在左右(X轴)[(2.14±0.19) mm对(2.96±0.20) mm]、头脚(Y轴)[(2.49±0.15) mm对(3.05±0.16) mm]、腹背(Z轴)[(2.41±0.22) mm对(3.14±0.19) mm]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乳腺托架组(t=2.98、2.63、2.49, 均P<0.05);且在摆位误差≤3 mm时, Y轴方向体膜组分布比例高于乳腺托架组(72.2...  相似文献   
10.
宋俊华  马萍  卫丽 《光明中医》2016,(1):147-148
内脏绞痛通常包括心绞痛、胆绞痛和肾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胆绞痛是由胆囊或胆管内结石移动,造成胆囊管或胆总管的暂时性梗阻而引起的绞痛;肾绞痛通常是指由泌尿系结石尤其是输尿管结石导致的突然发作的肾区剧烈疼痛。临床上由于本病发作突然,疼痛剧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控制疼痛是内脏绞痛治疗的首要措施。本文从针灸疗法、综合疗法、其他疗法等角度阐述了本病的治疗现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