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文善 《康复》2014,(7):36-37
长期以来人们坚信:坚持运动,体重就会下降,因此忽略了对饮食的控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生物与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课题证明:单纯靠运动,无法减轻体重,有一部分人天天锻炼,体重却一如当初。  相似文献   
2.
很多病程较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经历,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叫“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张小姐表现的是消化道症状,而有的患者可能会表现为心慌、排尿困难、多汗.由于症状多样且复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成了很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志  孙文善 《中国针灸》2007,27(4):291-293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埋线疗法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长期对微创埋线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对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挖掘和再认识,结合临床实际,获得了初步认识。结论:经络理论、埋线的补泻手法、埋植线体深浅、线体的选用、治疗周期、饮食调摄以及适应证的选择等都是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创埋线:针灸学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针灸疗法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其在临床上的疗效毋庸置疑,针灸治疗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也顺应了自然医学的发展方向.目前,临床针刺治疗模式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针刺模式:一是使用的针具为针灸针,针刺治疗的作用依赖针对穴位的局部刺激来获得;二是间歇性的刺激模式,针刺治疗基本上是每日1次或隔日1次.传统的针刺模式使得针灸学发展大大受到限制.首先,临床上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感大大地限制了针刺疗法的推广应用.此外,在整个针刺治疗期间,患者必须每日到医院接受针刺治疗,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只能选择住院治疗或放弃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络现象的完整过程大体可分为“诱发阶段”、“自发阶段”和“减弱阶段”。其中“诱发阶段”又可分为“隐性阶段”和“显性阶段”。后一阶段乃是前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归纳了各阶段的特点,并对产生某些经络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微创埋线治疗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微创埋线治疗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埋线方法对124例患有颈椎病症状为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针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埋线组有效率为93.3%,针刺组有效率为81%(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表明埋线组有效率为88.3%,针刺组有效率为72.4%。表明埋线组治疗疗效优于针刺组,并且疗效持久。结论微创埋线治疗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简单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病症状常为对称性,累及小关节如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跖趾关节,严重也可以波及肘、肩、踝、膝等大关节。1器材一次性微创埋线针,直径0.9 mm,江苏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PGLA线体,规格为2/0,10 mm,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肥胖为中心的一体化诊疗是临床的发展趋势。中医的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整体化的治疗理念,在肥胖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态靶辨治”下“肥胖-脾瘅-络脉病/脉络病”的防治为主要思想、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为主要现代化结合手段及本中心肥胖建设临床和科研研究思路探讨中医在防治肥胖综合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23I-β-CIT(2β-carbomethoxy-3β-[4-iodophenyl]-tropane)在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的显像研究中已取得成功,但由于123I-β-CIT对多巴胺转运蛋白选择性较低,最佳显像时间在注射后20h,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人们又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使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1 2 5 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β CIT)在体内和脑内的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 2 5 I β CIT标记 ,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结果 标记率分别为 (5 3 4± 7 9) %和 (88 4± 3 49) %。小鼠静脉注射1 2 5 I β CIT后 ,放射性主要浓聚在纹状体等脑区 ,其峰值摄取出现在药物注射后 2h。GBR12 90 9显著抑制纹状体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 ,而clomipramine则显著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大鼠整体放射自显影表明 ,1 2 5 I β CIT主要通过肝胆途径代谢。结论 碘标 β CIT是一种良好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