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抗菌药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如造成细菌耐药、二重感染、使过敏和毒性反应增加等.为了了解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医生正确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笔者对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门诊抗菌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有别于板书的多媒体健康教育方法。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方法利用手提电脑多媒体课件下到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社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及老年健康知识讲座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并与板书教学法对照。结果授课后板书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课后相关知识测试分、知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01);优秀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街道社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对多媒体健康教育满意度均〉90%,优于板书组。结论利用多媒体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受教育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宫外孕(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如诊断和处理不力,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基层医院检查手段较少,易造成误诊、漏诊。本院自2001年9月1日~2003年3月30日共诊治宫外孕18例,3例误诊,误诊率16.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催产素减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催产素(oxytocin)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OGD)制备体外缺氧缺血模型,取8只7~10日龄新生大鼠的急性分离脑片(6~8片/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GD 20 min组、OGD 40 min组和OGD+oxytocin组,进行TO-PRO-3染色实验观察催产素对神经元的作用。另取20只新生大鼠脑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OGD组、OGD+oxytocin组、OGD+d VOT(催产素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和OGD+bicuculline(GABAA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不同药物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出现时间。结果:TO-PRO-3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量随着氧糖剥夺时间延长而增加,催产素能显著减少OGD所致的死亡神经元数目(P0.05)。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催产素可使缺氧去极化时间显著延长;d VOT及bicuculline可以消除这种效应。结论:催产素能减轻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催产素受体,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乐科  吴俭 《江西医药》2016,(4):379-381
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参与矿物质代谢,维持机体生命和保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还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Vit D缺乏普遍存在,危重患者Vit D缺乏发生率更高。Jeng L等[1]统计报道显示,95%以上的ICU危重症或脓毒症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原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是成都地区唯一一家专门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创建于1940年,是一所以传染病防治及肝病、结核、艾滋病综合治疗为特色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自医院成立以来,中医力量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 116例发热患儿,其中细菌感染组42例(A组),病毒感染组38例(B组),非感染组36例(C组)。入院后立即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A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5);B组及C组间PCT、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诊断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检测优于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敏感的血清学标志;PCT诊断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因左侧颜面部包块2个月,左眼睁开困难20d,于2011年12月21日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左眼下方见一直径约3cm不规则淡红斑,逐渐增大、隆起,颜色加深,呈鲜红色。生后1个月时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 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Ⅰ级疗效有1例,Ⅱ级疗效2例,Ⅲ级疗效23例,Ⅳ级疗效16例,有效率(优加好)为92.9%。②42例增生期血管瘤在普萘洛尔治疗4周、8周时血清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时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具有正相关性(rs=0.705,P0.05),治疗8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亦具有正相关性(rs=0.821,P0.001)。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