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续断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标准获取续断的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的骨质疏松疾病靶点映射,筛选续断治疗OP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标调控网络和潜在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Enrichr在线工具进行潜在靶点的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续断活性成分与重要的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续断活性化合物8个,根据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出相关靶点53个,与疾病靶点映射得续断?OP疾病交集靶点14个。富集分析显示续断可通过多条主流信号通路及细胞代谢过程调控OP的发生发展。分子对接实验证实续断的活性成分和靶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续断除了通过直接作用骨代谢相关途径,还参与调控上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干预OP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针针刺患侧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穴;观察组额外开展头皮针治疗,针刺位置包括顶颞前斜线等,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5次,总计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进行MMSE评分和血清CGRP测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90天的MMSE评分和CGR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都有显著优化(P<0.05),观察组的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并升高血清CGRP浓度,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较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效果更好,该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 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法进行随机分组。醒脑开窍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配合平衡阴阳针刺法。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MAS)、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表面肌电图(sEMG)。结果 醒脑开窍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联合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主动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和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方面,联合组优于醒脑开窍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的肌力、肌张力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肌力的改善,两种治疗方案作用相当。对于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平衡阴阳针法的作用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头皮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33例)、高压氧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头皮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皮针治疗,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头皮针及高压氧治疗,每日均治疗1次,共10 d。治疗前、治疗10 d及90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对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治疗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 d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10 d及90 d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头皮针组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90 d后的NIHSS评分[(2.09±2.59)分]较低、BI评分[(79.71±19.03)分]较高(P<0.05)。治疗90 d随访时,联合治疗组MRS评分[(2.06±1.20)分]较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时,头皮针组血清Hcy含量较低(P<0.05),高压氧组血清hs-CRP含量较低(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Hcy、hs-CRP含量均较低(P<0.05)。与头皮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10 d时血清Hcy含量[(11.68±2.6)μmol/L]较低(P<0.05)。 结论 头皮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降低血清Hcy水平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蚀案     
正患者,男,50岁,职员。就诊日期:2015年5月1日。主诉:左侧髋关节疼痛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渐进出现左侧髋关节疼痛,疼痛向左腹股沟处放射,伴下肢拘挛麻木,夜间尤甚,跛行,不能长时间持重站立,且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就诊于我院针灸部门诊。平素长期大量饮酒,及工作过度劳累。查体:左髋关节深压痛,皮温稍低,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受限,"4"字试验阳性,舌暗红、苔少,脉沉涩。辅助检查:X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欠清晰,股骨头骨骺致密及囊性改变,未见明显塌陷;MRI示股骨头内可见蜿蜒带状低信号及双线征。诊断:左侧股骨头坏死(股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3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该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CRP水平。结果经头皮针及常规西医治疗后该组患者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针灸对于脑网络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使用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2017年影响因子大于0.5分的与针灸和脑网络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其方法及结果,探讨针刺影响脑网络的作用规律和研究现状。结果共筛选出相关研究报告22篇,分别从健康受试者和患者的角度,采用针刺、电针、磁疗等多种穴位刺激方法,探究针灸疗法对脑网络的调节作用。结论针灸刺激可以对默认脑网络(DMN)和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等多个脑区起到调节作用,并与一些疾病的恢复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