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孕妇群体中常见有阴道微生态失调,可导致胎膜早破。本研究旨在分析胎膜早破产妇的阴道微生态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下阴道2/3的白带样本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判定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共纳入2 732名产妇进行阴道微生态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胎膜早破者62名,正常分娩产妇2 670名,胎膜早破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高于正常组。影响产妇发生胎膜早破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因素为乳酸杆菌比例失调(OR=2. 57,P 0. 001)、阴道出现炎症白细胞(OR=1. 75,P=0. 043)、革兰阳性球菌阳性(OR=2. 47,P=0. 004)、Nugent评分较高(OR=1. 95,P=0. 004)。结论本地区产妇阴道微生态存在失衡状况,临床医生应在产妇分娩前检测阴道微生态环境,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性传播疾病中,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不断增加,我们利用PCR技术同时检测了132例疑为性病的男性尿道分泌物,结果阳性率为86.36%,混合感染率分别为NG+CT13.6%;NG+UU5.3%;CT+UU3.8%;NG+CT+UU3.0%。说明PCR对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进行探讨。方法对34例多发性骨髓瘤分别使用欧洲会议标准和国内两种分型标准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对比分析。结果原浆细胞、幼浆细胞、成熟浆细胞三型使用欧洲会议标准和国内标准I分型结果相同,使用国内标准II分出了火焰细胞型,故原、幼浆细胞型比率有所降低。结论国内标准II较为实用,其分出火焰细胞型,有助于在没有条件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地区推断出IgA型多发性骨髓瘤,但该分型仍有不足之处,建议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4.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的常规染以方法,主要用于对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在诊断鳞癌和腺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15例转移癌骨髓涂片用H-E染色鉴别鳞癌的腺癌,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三分群参数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贫)中的变化。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α珠贫与β珠贫的网织红细胞三参数,进行珠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珠贫组间的比较。结果珠贫患者网织红细胞三分群与正常人比较,α珠贫与β珠贫比较,男女β珠贫非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与中重度贫血组比较,女性β珠贫非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珠贫患者三分群与贫血程度有关,LFR随珠贫患者贫血程度降低而降低,MFR、HFR随珠贫患者贫血程度降低而增高。故网织红细胞分群三参数应用于珠贫患者检查,观察其造血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性传播疾病中,我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不断增加,我们利用PCR技术同时检测了132例疑为性病的男性尿道分泌物,结果阳性率为86.36%,混合感染率分别为NG+CT13.6%;NG+UU5.3%;CT+UU3.8%;NG+CT+UU3.0%。说明PCR对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大黄中酶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抑制剂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大黄是我国应用最广的中药之一,我们研究发现,它的根茎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作用。本文报道了应用水提取、乙醇沉淀、硫酸铵沉淀、透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以及胰蛋白酶-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等方法,首次从大黄根茎水溶醇不溶部位中分离纯化到二种新的胰蛋白酶抑制剂Ⅰ和Ⅱ。抑制Ⅰ和Ⅱ除能抑制胰蛋白酶外,还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用苯甲酰精氨酸β-萘酰胺(BANA)为底物,分别求出抑制剂Ⅰ、Ⅱ对胰蛋白酶的重量抑制比值为1:0.94和1:1.35。两者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常数在10~(-7)~10~(-8)范围内。用葡聚糖凝胶过滤测定了抑制剂Ⅰ、Ⅱ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对253例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0.8%(78/253),其中NG8.3%(21/253)、CT14.2%(36/253)、UU6.35%(16/253)、NG+CT1.6%(3/253)、NG+UU0.8%(2/253)。提示PCR是一种快速、特异、灵敏、可早期诊断的技术,尤其适合于临床疑为非细菌性炎症的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体检女性1 097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直接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综合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结果 1 09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者586例,占比53.42%,其中BV的发生率最高,占12.49%,其次为VVC占7.75%,阴道微生态失调率、BV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上升,VVC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微生态失调、BV、VVC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关注并纠正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关系,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诊疗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经临床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370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在妇科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407例女性(对照组)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64.3%,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3,P0.05)。研究组阴道菌群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阴道清洁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33.5%,对照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阴道微生态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证据,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