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下颌角外翻角度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分析面下部过宽者下颌角肥大的程度,了解下颌角外翻的相关指标对面下部宽度的影响,为下颌角截骨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6年间50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临床下颌角肥大就诊者,女性4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29岁,均行全头颅螺旋CT检查和颅骨三维重建,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夹角,并对各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测就诊者下颌角角度左侧为(113.04±O.06)°,右侧为(113.55±0.06)°,下颌角间宽为(103.17±7.26)cm,下颌夹角为(73.00±5.35)°,外翻角度左侧为(36.46±12.41)°,右侧为(37.69±12.4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5).结论 下颌角外翻角度对下颌角肥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睑常见于亚洲人,其病理解剖基础为提上睑肌不能与上睑皮肤形成有效粘连.表现为皮肤较厚、眼轮匝肌肥厚、提上睑肌力不足、眼睑臃肿、运动呆板等,影响美观[1].上述问题采用重睑成形术修复,即使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和眶隔脂肪,有些患者仍然存在内眦赘皮,并且外眦部的重睑线松弛下移,影响重睑形态.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对266例患者通过充分松解或切除眼轮匝肌内、外眦异常附着点和眶隔筋膜组织,增强上睑提肌上提的力量,减轻眼轮匝肌对重睑皱襞的压制效应,改善了内、外眦部的重睑弧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于下颌角形态的审美,东西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女性希望下颌角圆而隐蔽、呈椭圆形,而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形,被认为是女性男性化的面容。因此,要求改变方形面部轮廓而进行下颌角缩小,是为了显示女性妩媚、清秀、温柔的外貌,这是东方人美容整形的重要内容。下颌角肥大畸形的矫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下颌角截骨术。然而,它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面部不对称、升支骨折、下颌角形态不自然等,这都限制了下颌角截骨术的临床推广。因而对于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许多学者推崇下颌骨外板截骨术,这样既改善了面部形态又保留了下颌角自然柔和的立体感。最早提出下颌角外板截骨法的是Whitaker,他在1989年对下颌角升支外翻导致下颌间距过宽的患者实施了下颌骨外板截骨手术,术后达到双下颌骨间距比双颧骨间距小10%的效果。近年来,韩国的Han等对Whitaker的手术方法和全层截骨的手术方法做了比较,发现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区别。本文就下颌骨外板矢状截骨术的术式及术后下颌骨愈合的生物学及生理变化等进行概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蛋白芯片研究以及文献复习探索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中,参与调控缓解光老化的关键性细胞因子。方法体外培养小鼠ADSCs及皮肤成纤维细胞,提取胞浆蛋白,ELISA测定胞浆蛋白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表达量;利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出表达差异的细胞因子。文献复习将筛选出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如能缓解光老化表型,则为ADSCs发挥抗老化作用的关键细胞因子。结果 GSM-CAA-4000蛋白芯片能够检测的200种细胞因子/蛋白中,ADSCs及成纤维细胞裂解液中细胞因子/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细胞因子/蛋白有53种。这53种细胞因子/蛋白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相比,ADSCs分泌占优势的有38种。其中HGF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FG)对光老化模型具有拮抗作用。结论筛选出的差异性细胞因子以HGF及PDGF为代表,在拮抗光老化过程中作为关键因子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目前缺乏此材料在体内方面的研究。目的:观察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修复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用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覆盖后,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缝线打包固定;对照组仅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打包固定。结果与结论:修复后14d实验组创面已基本对合,干痂;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纤维含量增多。对照组创面对合不整齐,创面较实验组大;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毛细血管数量较多,扩张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较普通纱布敷料能更好的促进创伤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8.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个性化的三维数字虚拟手术设计平台,为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术前设计及术中截骨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在上海九院整形外科行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患者,术前均行头部螺旋CT检查,DICOM数据输入图形工作站,重建下颌骨、下齿槽神经三维数学模型,行下颌角虚拟截骨术,测量截骨线位置及截骨角度,同时对虚拟手术后的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进行三维测量.结果 经CT检查和DICOM处理,获得了下颌骨、下齿槽神经三维数学模型,及截骨线位置和截骨角度.将模拟截骨术前后的下颌角间宽、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的三维数据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中的应用,提高了下颌角肥大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数字化导航手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组织工程技术,应用脂肪来源细胞(Adipose—derived cells,ADCs)体内构建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吸脂术获得人脂肪组织,一部分直接植入裸鼠体内;另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Cs,将第三代细胞接种于纤维凝胶(Fibrin glue)支架中,经成脂肪培养液诱导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4周后取材,用称重法及油红、HE染色检测结果。实验分为直接注射脂肪组、单纯支架组、细胞-支架复合体脂肪诱导组、非诱导组。结果直接注射组在裸鼠皮下形成脂肪组织,但吸收量大;细胞-支架复合体诱导组有大量脂肪类组织形成,油红染色显示组织有脂滴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非诱导组和单纯支架组均未发现脂肪组织形成。结论采用组织下程技术将吸脂术获得脂肪来源细胞接种纤维凝胶支架,体内构建脂肪组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骨数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CT数据建立临床下颌骨数字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32例要求面下部轮廓整形的临床病例,均行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全头颅数字模型,通过数据切割原理建立颌骨术前及术后截骨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结果32例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病例均建立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的数字模型。结论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角肥大病例的数字模拟手术模型,对未来个性化面部轮廓整形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