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12-01至2019-06-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经皮微波消融的84例复发性肝癌病人,根据是否进行三维可视化评估分为三维重建组(30例,49个病灶)和常规组(54例,111个病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计算术前全肝体积、肿瘤体积、预计消融体积、术后全肝体积、消融体积,并对比术前规划消融体积与术后实际消融体积。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肿瘤最大径为(4.3±1.0)cm。随访时间为10(2~19)个月。三维重建组和常规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6.7% vs. 9.3%)、总存活率(100% vs. 94.4%)、肝内复发率(8.2% vs. 12.6%)及局部复发率(6.1% vs. 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病人术前规划体积和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消融后剩余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的比值为98.0%±25.6%。两组病人微波消融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在复发性肝癌的精准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评价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的新方法。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超声引导下经颈动脉介入制作主动脉瓣反流模型;压力导管测量升主动脉压力,由心尖处插入Millar测压导管至左心室测量左心室压;在超声引导下,反复间断将塑料微球悬液注入左冠状动脉窦,微栓塞冠状动脉,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5 mm Hg(1 mm Hg=0.133 k Pa)为标准,诱发急性缺血性左心室功能障碍;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或艾司洛尔改变左心室功能,制造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采集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及其原始音频信号,多导生理仪同步记录左心室压力曲线及其dp/dt曲线、主动脉压力曲线、心电图。测量-dp/dtmax大小及其所处时刻的左心室压力P,根据Weiss公式Tau=P/(-dp/dtmax),计算导管法测量的Tau(Tau导管)。通过MATLAB后处理软件以每300μs刷新一条频谱线的速度对主动脉瓣反流频谱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后处理,在后处理的主动脉瓣反流频谱曲线上选取1、2、3 m/s速度点的时间值t1、t2、t3,带入相应Tau计算公式Tau=(t2-t1)/ln[(ADP-C-4)/(ADP-C-36)]和Tau=(t3-t1)/ln[(ADP-C-4)/(ADP-C-36)],计算超声法测量的Tau(Tau超声)。用配对t检验比较Tau导管与Tau超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Tau导管与Tau超声的相关性。结果 12只犬全部成功制作主动脉瓣反流模型。2只犬在急性缺血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于室颤。Tau导管为27.12~86.88 ms,平均为(48.973±14.667)ms;Tau超声为28.13~90.18 ms,平均为(51.236±15.146)m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u导管与Tau超声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测量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上升支速度为1、2、3 m/s的时间t1、t2、t3,带入相应Tau公式即可计算出Tau,与导管法比较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延髓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及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SHR组),同周龄SD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组)。利用miRNA芯片检测大鼠延髓中miRNAs差异表达谱。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HR组尾动脉收缩压显著升高(P<0.0001);SHR组延髓组织miRNAs有显著差异表达谱,16个miRNAs表达上调和7个miRNAs表达下调(1.5-fold change cutoff, P<0.05)。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HR组延髓miR-153、miR-193及miR-301a表达显著下降,与芯片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s可能调控2775个靶基因(target score≥83)。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12个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I3K)通路等。 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延髓组织中miR-153、miR-193及miR-301a明显下调,且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PI3K通路介导神经炎症可能作为高血压中枢相关差异表达miRNAs调控靶基因介导的主要致病通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健康查体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肝肿瘤的检出率逐年攀高。手术是肝脏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较高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了微创热消融技术在过去20年间的快速发展。微波消融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热消融技术,随着消融设备及影像引导策略的不断完善,其临床疗效也得到极大提高。本文着重探讨微波消融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介绍目前可用的微波消融设备,并与肝脏肿瘤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微波消融领域的前沿技术及联合治疗方法,从而为实现微波精准消融及进一步提高微波消融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急性缺血性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二尖瓣反流犬模型的构建。方法 (1)二尖瓣反流模型的建立:比格犬15条,经左颈动脉穿刺并送入动脉鞘。在超声引导下,将动脉鞘送入左室,鞘前端置于二尖瓣前叶边缘,经动脉鞘将内镜活体取样钳置于二尖瓣尖下,钳断二尖瓣腱索。经胸心脏超声证实存在二尖瓣反流。(2)急性缺血性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在超声引导下,外撤动脉鞘使其前端置于左冠状动脉窦内,间歇多次注射塑料微球于左冠状动脉窦内,微栓塞冠状动脉,左室舒张末压升高≥5 mmHg定义为建模成功,形成急性缺血性舒张功能不全。结果 (1)15条比格犬制作二尖瓣反流模型全部成功;14条犬形成中度二尖瓣反流,1条比格犬造成重度二尖瓣反流。多普勒频谱测量二尖瓣反流,V max为(483.0 ±1.1) m/s,PG max为(162.7± 1.8) mmHg。(2)15条二尖瓣反流比格犬进行急性缺血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模型构建,成功12条,3条未成功。12条成功模型的左室舒张末压升高、最大左室压力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au)延长。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动脉鞘管送入活检钳钳夹二尖瓣腱索制造二尖瓣反流(MR)、间歇多次注射微球入左冠状动脉窦构建急性缺血性舒张功能障碍比格犬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NSM)治疗早期乳腺癌(T0/1/2 N0/1 M0)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进行MWA或NSM治疗的8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MWA组30例,NSM组53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1平衡两组基线特征。主要评价指标为肿瘤进展,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总生存、美容满意度和并发症。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平均肿瘤大小2.3 cm(0.3~5.0 cm);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各19例,基线特征平衡。中位随访时间34.1(四分位数23.1~41.1)月。所有肿瘤均取得技术成功。转移性淋巴结处理,两组各消融/切除腋窝淋巴结4例(4/19,21.0%)。MWA组术后辅助全身性治疗比NSM组少(36.8% vs 73.7%,P=0.02)。共有6例发生肿瘤进展,其中MWA组3例,NSM组3例。MWA组术后42月发生1例局部肿瘤进展,28月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2.8月发生1例脑转移;NSM术后10.2月、31.2月各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4月发生1例骨转移,两组肿瘤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两组均无乳腺癌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P>0.05)。但MWA组手术时间短(32 min vs 133 min,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3 d vs 5 d,P < 0.001)、美容满意度更好(P < 0.001)。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中位随访期间MWA取得了与NSM相似的治疗效果及更好的美容满意度,MWA为不愿或不耐受手术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可耐受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敲低剪接因子Prp17对小鼠肝组织形态学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敲低剪接因子Prp17腺病毒(Ad-shPrp17)。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Control组和Ad-shPrp17组,每组8只。Ad-shPrp17组通过内眦静脉注射Ad-shPrp17。10 d后采集小鼠血清和收集肝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酶法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Ad-shPrp17组小鼠:(1)肝的质量和肝指数显著增加(P<0.01);(2)肝细胞排列散乱,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化,肝细胞由多角形变成圆形,胞质透明,呈气球样变,部分细胞发生坏死;(3)血清AST和ALT的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4)肝组织TNF-α、IL-1β表达升高(P<0.05)。 结论 敲低剪接因子Prp17可造成小鼠肝组织形态发生病理改变和肝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炎症反应有关。这为肝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条件对多普勒超声评估远端肢体加压法诱发大隐静脉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反流的大隐静脉50条及健康志愿者大隐静脉15条,通过对大隐静脉小腿引流区施加恒定10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在平卧位、整床升高20°头高脚低位、整床升高40°脚头高低位及站立位4种体位条件下,分别采集大隐静脉隐股交界下方约2 cm处、大腿中段及小腿上段大隐静脉的反流频谱,计算4种体位条件下不同节段大隐静脉的反流诱发率,分析大腿中段大隐静脉在不同体位条件下的反流时间和最高反流速度间的差异。结果统计分析时以站立位检查为标准。在入选研究的15名健康志愿者中,平卧位、20°和40°体位检查时均未出现假阳性受检者。在反流组中,平卧位检查大隐静脉不同节段时均有假阴性病例出现,假阴性率分别为59%(19/32)、22%(11/50)、24%(12/50);20°和40°头高脚低位时,大腿中段及小腿上段大隐静脉的反流诱发率与站立位一致,诱发率均为100%(50/50),但在大隐静脉隐股交界下方约2 cm处均出现一定假阴性率,分别为12%(4/32)、12%(4/32)。反流组大腿中段大隐静脉在站立位、平卧位、20°头高脚低位、40°脚头高低位4种体位条件下反流时间分别为(7.75±3.23)s、(5.27±3.66)s、(8.67±3.72)s、(8.55±3.9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P<0.01);20°及40°体位与站立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1、1.33, P均>0.05),而平卧位与站立位在反流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1,P<0.01)。反流组大腿中段大隐静脉在站立位、平卧位、20°头高脚低位、40°脚头高低位4种体位条件下最高反流速度分别为(55.26±22.24)cm/s、(22.87±12.03)cm/s、(38.46±16.30)cm/s、(45.13±19.21)cm/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6.9,P<0.01);平卧位、20°及40°体位条件下的最高反流速度与站立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2.71、6.59、3.98,P均<0.01)。结论采用挤压远端肢体法检查大隐静脉反流时,平卧位检查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不宜采用。20°和40°头高脚低位是检查大隐静脉反流的适宜体位,特别是大腿中段及小腿上段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9.
介入超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于从业者的自身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规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介入超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从介入超声思维培养和技能培训模式为切入点,探讨知识储备、教学模式及角色赋能、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等内容在介入超声专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要求、执行方法和地位价值。文章分析总结了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10余年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经验,提出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是培养介入学科人才的基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培养介入学科人才的保障,多样化的角色赋能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标准化的技能培训和规范化的临床实践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稳步前进的必经之路。介入超声思维培养和技能培训,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介入超声人才素质、推动微创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