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利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分析的结石成分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3760例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资料,采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LIIR-20型)分析结石成分组成。结果泌尿系结石以肾结石为主(2932例,77.98%)。从结石成分看,草酸钙结石最常见2999例(79.76%)、其次分别是无水尿酸结石229例(6.09%)、碳酸磷灰石187例(4.97%)。从性别来看,男性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2659例(70.72%),女1101例(29.28%)],其中男性一水草酸钙结石较女性明显多发(男71.86%,2155/2999;女28.14%,844/2999),女性六水磷酸铵镁类感染性结石明显多于男性(男36.36%,52/143;女63.64%,91/143)。从年龄上看,成年患者多表现为一水草酸钙结石,而小儿患者(10岁及以下)多表现为尿酸胺(30.43%,56/184)及胱氨酸结石(3.80%,7/184)。结论本医疗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存在着年龄及性别等的差异;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作为新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为针对结石成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器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常合并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复杂,临床医师在早期救治时往往顾此失彼。尿道损伤的长度、部位、严重程度与骨盆骨折的类型有关。目前关于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PFUI)的早期处理、合并症的治疗方式尚无统一方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某些研究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男性PFUI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subtraction enrichment and immunostaining-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SE-i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探究该检测结果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年4~6月收治入院的16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66.88±8.97)岁。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1.90±9.13)岁。取外周静脉血各6 mL,差相富集法收集外周血CTCs, 肿瘤细胞标志物-iFISH检测6 mL血中所有CTCs的数量及相关生物学特性,比较CTCs的数量与膀胱癌临床特征(有无血尿、肿瘤大小、数目、是否侵及肌层、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等)的关系。 结果实验组CTCs阳性检出率为43.75%(7/16),对照组CTCs阳性检出率为0%(0/10),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7)。实验组CTCs含量为0~29个,中位数为0个,对照组CTCs含量为0个,两组CTC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3)。实验组中,有无血尿、肿瘤大小、数目、是否侵及肌层、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等亚组之间,CTCs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E-iFISH检测膀胱癌外周血CTCs可行性好。关于CTCs含量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尚不肯定,需更大样本量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液体活检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同时在膀胱癌领域也受到了关注,其中针对细胞外囊泡的研究在寻找膀胱癌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及膀胱癌治疗方面成为了这一领域内的热点,本文旨在阐释细胞外囊泡自身概念与特点,综述近年来研究发现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进展中促进其生长、侵袭转移及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在促进膀胱癌进展、作为膀胱癌潜在诊断手段以及药物治疗方面富有前景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探究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本科生临床教学结业考试成绩及通过率,整体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提升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初诊时约1/3为肌层浸润性,其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但术后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新辅助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并增加保留膀胱功能的可能性,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依据、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在保留膀胱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呈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变化过程,与吸烟、职业暴露、饮食、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感染以及基因多态性等相关。明确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降低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提高膀胱癌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膀胱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储尿期症状比较明显的LUTS患者,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或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之后,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将M受体阻滞剂用于男性LUTS患者,证实其改善LUTS储尿期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M受体阻滞剂在男性LUTS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21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3,92例)和高NLR组(NLR≥3,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MIBC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吸烟史、病理T分期、肿瘤分级、围手术期输血、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密度及切缘阳性与MIBC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证实,NLR是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2,95%CI:1.212~3.786,P<0.01)。结论术前NLR是影响MIB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MIB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脱氧胞苷类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近来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本文就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