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王勇  彭代智  黄文华  周新 《医药导报》2003,22(6):367-369
目的:观察小鼠烫伤后不同时相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及应用特异性调控剂H 7后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从信号转导的角度阐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以1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收集腹腔巨噬细胞,同位素掺入法测膜浆PKC活性,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 κB的活性.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PKC活性升高,其中胞膜PKC活性与TNF α 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给予H 7后NF κB活性下降.结论: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KC、NF κB的活性明显被激活,PKC NF κB信号通路参与了TNF α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患者分为3组,≤10%组10例,11%~40%组10例,≥41%组7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与瘢痕溃疡持续时间长短、浸润深度和手术后复发相关,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溃疡持续时间越短(P0.05)、浸润越深(P0.01)、手术后越易复发(P0.05);而与瘢痕病程、溃疡面积无关(P0.05)。结论 Ki67的表达在瘢痕癌浸润深度和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大鼠烧伤应激模型,同时观测伤后血浆应激激素及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伤后24h内脾细胞SBT明显降低时,体外ConA刺激的MSBT却正常或稍增高,呈现伤后脾细胞免疫活性的第1次分离。此现象可能系同时发生显著变化的皮质酮和儿茶酚胺引起。伤后72h的第2次分离则是SBT显著升高和MSBT显著降低,而此时应激激素已趋正常,故可能是其它因素所致。此外,脾细胞产生IL2在伤后一直处于低水平,早期可能与皮质酮有关。本实验提示应激激素至少参与了伤后早期的免疫调节,而烧伤免疫抑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蛋白胶-罂粟碱复合体对肉芽创面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烧伤后期残余肉芽创面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浸浴疗法,由于浸浴时清创、换药的刺激,坏死组织及细菌毒素吸收等原因引起创面剧烈疼痛,可加重患者的恐惧感,进而排斥浸浴清创治疗,影响创面愈合.2008年7月-2009年3月,笔者单位应用蛋白胶-罂粟碱复合体覆盖浸浴清创后的肉芽创面,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严重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PM(?)[Ca~(2 )]和抗原提呈(AP)功能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体外未受刺激的PM(?)[Ca~(2 )]在烫伤后12、24、72h均显著升高。这证明烫伤后早期PM(?)在体内就已被激活。加A23187刺激的PM(?)[Ca~(2 )]在伤后虽无显著升高,但也提示PM(?)处于高度活化,甚至过度活化的状态。严重烫伤后可使PM(?)的AP能力明显低下,其不仅发生早,而且持续时间较久,可能已成为伤后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主导因素。M(?)体内活性的改变则可能是烧伤后M(?)免疫功能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烫伤小鼠巨噬细胞内细胞因子变化与ERK信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烫伤后腹腔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mRNA)、活化蛋白 1(AP 1)变化及给予MEK1/2特异性阻断药PD98059后TNF α mRNA、AP 1的改变,阐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中的细胞外信息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是否调控烫伤后TNF α mRNA的生成.方法:以1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收集腹腔巨噬细胞,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测TNF α mRNA的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AP 1的活性.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内TNF α mRNA于烫伤后2,12 h表达较强,以后呈降低趋势.AP 1于烫伤后被激活.与单纯烫伤相比,PD98059组的AP 1活性明显被抑制,而TNF α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内TNF α mRNA的过量表达反映了烫伤后巨噬细胞的功能紊乱,而MAPK信号途径于烫伤后被激活,其中TNF α mRNA的表达可能不受ERK信号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病人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入院的大面积严重烧伤的16例病人,于伤后第2个24h后期进行心肺容量监护仪(PiCCO)监测至伤后9d结束,监测指标包括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氧合指数,同时观察病人肝、肾、心功能情况。[结果]休克期末(伤后2d)病人EV-LWI为6.71 mL/kg±1.07 mL/kg,均值处于正常上限,进入回吸收期后进一步升高,于伤后第5天达最高值7.75mL/kg±1.82mL/kg,至伤后第9天仍高于休克期末水平(EVLWI为6.92mL/kg±1.47mL/kg)。休克期末病人氧合指数为411.49mmHg±106.04 mmHg(1 mmHg=0.133kPa),均值处于正常下限,随后进行性下降,于伤后第5天达到最低值,为343.35mmHg±85.77mmHg,至伤后第9天仍低于休克期末水平为(368.51mmHg±64.13 mmHg);相关分析显示,病人EVLWI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5)。休克期末病人PVPI为1.60±0.28,随后下降,至伤后第7天达最低值1.29±0.25,与休克期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血管外肺水在回吸收期进一步增高,可能是导致病人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手背真皮皮下蒂静脉干皮瓣覆盖指背侧中间指关节外露、骨缺损一例胡嘉念,陈尔瑜,彭代智病例 男,19岁,1990年ll月4日不慎被热皮带轮热压伤左手示、中、环、小四指背侧,各指背侧中间指关节外露,近侧指骨远端部分骨缺损与关节相通,腱帽与局部软组织完全断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烧伤后巨噬细胞产生NO的情况及其可能机制,观察了烧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产生NO及诱导型NO合成酶(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单甲基精氨酸(NMMA)、放线菌素D及genistein等阻断剂对NO及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早期PMΦ就能产生过量的NO,且iNOS活性明显增强,NO与iNOS两者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NMMA、放线菌素D及genistein均能抑制NO的产生,并且放线菌素D及genistein还能使iNOS活性明显下降。提示:烧伤早期PMΦ能产生大量的NO,NO是通过iNOS催化L-精氨酸而产生的,而iNOS是经基因转录而合成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信号传导系统参与了烧伤后PMΦiNOS的合成从而影响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