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0502例体检者血糖、血脂和尿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人各年龄段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方法:用酶法检测体检者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水平,用电极法检测GLU水平。结果:各年龄组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尿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前,TC和TG结果随年龄增加有所增高(P<0.05),50岁以后,维持相对稳定水平(P>0.05),高胆固醇阳性率在50岁前随年龄增加(P<0.01),50岁后变化不大(P>0.05),高甘油三酯阳性率在40岁前随年龄增加(P<0.01),40岁后除60~岁组发病最高,与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它3个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均是70岁以上组最高(为374.743±88.831μmol/L、28.3%),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0~49岁年龄段的尿酸结果(376.208±68.818μmol/L)虽较≥70岁组(387.638±87.838μmol/L)低,但却明显高于其于各年龄组(P<0.05)。总体男、女之间各项结果、糖尿病阳性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率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增加;30~49岁年龄段的男性尿酸结果呈现高水平状态;中、壮年的男性和绝经前后的女性是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易发人群。  相似文献   
2.
颞骨肿块的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颈静脉球瘤3例,骨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外耳道癌和骨瘤各2例,粘液瘤1例,HR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HR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肿块的形态、密度和范围,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虎  姚倩东  杨春 《中外医疗》2009,28(3):13-15
目的分析膈疝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CT表现。结果纵膈向健侧明显移位13例,经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膈肌缺损5例,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假“膈面”升高18例,可见跨膈肌阴影15例,胸腔内见积气积液阴影或肿块影13例,胸腔中下份见囊状或蜂窝状影12例。结论CT检查可以明确膈疝的部位、类型及膈疝对周围器官的影响,因此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 例1 女67岁,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左眼球外突1月.专科检查:左眼上睑外侧可触及1.5cm×1.0cm×0.5cm的椭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左眼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突,左眼球向颞侧活动受限.全身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各部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尿Bence-Jones蛋白阴性,血沉159mm/h,骨髓相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头颅及脊柱骨质未见异常.CT扫描:左泪腺区见一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大小约为2.6cm×2.3cm×2.0cm,CT值约53.0Hu;眼球受压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直肌受压;眶外侧壁骨质破坏;视神经无异常(图1).CT诊断:左侧泪腺恶性肿瘤,以恶性混合瘤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双源CT机对3 55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判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结果 3550例患者中,共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98例,检出率为2.76%,包括:(1)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检出率2.51%;(2)冠状动脉瘘9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DSCTA冠状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85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拔动脉造影所测狭窄率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80例、中重度窄组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Klotho、FGF23水平进行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otho、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狭窄率<50%有85例,狭窄率≥50%有100例,轻度、中重度狭窄组的符合率分别为87.50%、85.71%;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重度狭窄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Klotho水平明显降低(P<0.05),FGF23水平显著升高(P<0.05);Klotho、 FGF23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917;CT血管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HPC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所有病灶位于颅内脑外,位于颅底7例、矢状窦旁5例、大脑镰旁4例、小脑幕旁3例、大脑凸面7例。病灶呈分叶状15例,呈不规则形11例。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7例,稍低密度3例;颅骨破坏4例,瘤内钙化1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6例。MR平扫病灶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稍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8例,等、低混杂信号5例,等信号3例;T1WI及T2WI显示坏死囊变21例;有血管流空18例,出血7例,4例肿瘤邻近颅骨破坏;增强扫描22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呈均匀显著强化,17例瘤周水肿明显。镜检示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例Vim、CD34、CD99阳性,CD31、EMA、CK、Syn及Bcl-2均阴性。结论 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患者的HR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1例,发生在右侧3例,左侧3例。受累情况为鼓室段、膝状神经节各5例,乳突段、迷路段各2例,颅内脑池段、内听道段及颅外腮腺段各1例。1例仅累及迷路段,其余5例为多节段面神经受累。面神经瘤的主要HRCT表现为面神经管扩大和(或)破坏,膝状窝骨壁膨胀性破坏,面神经径路上条索状或结节样软组织影。结论:HRCT扫描能显示面神经瘤的形态、部位、范围,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