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祝伦  蒋法兴 《安徽医学》2013,34(11):1714-1717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药疹,1956年由Lyellut首先报道,又称Lyellat综合征,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低,为全球0.4/100万~1.2/100万,平均病死率为25%。35%㈨。TEN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祝伦 《海南医学》2003,14(2):71-71
目的 利用高频电离子联合α -1b干扰素局部注注射治疗复发性CA ,观察其疗效。方法 将 5 3例复发性CA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用高频电离子去除疣体。治疗组将α -1b干扰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频电离子联合α -1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CA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连续监测法测定胆红素氧化酶活性的方法。该文以Tris-HCl为缓冲体系,酶促反应的最适pH为8.2,底物浓度为34μmol/L,胆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63×10^4L.mol^-1.cm^-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BOD的线性范围是0-80U/L,批内CV〈3.81%,批间CV〈4.67%。  相似文献   
4.
尿素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在肝内合成,可自由地从肾小球滤出,40%~50%在肾小球的髓质部被动的重吸收,因此,血清尿素浓度是反映肾功能的一项很敏感的指标。尿素是生物体中最早被检测的物质,目前,尿素氮的测定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两大类:直接法,即用某种特殊试剂与尿素直接作用,产生显色反应,再进行测定,如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间接法,先用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布替萘芬软膏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同一甲真菌病患者中随机挑选一个或多个病甲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布替萘芬软膏外用治疗,激光每周治疗一次,4次后,每4周一次,布替萘芬软膏每日2次,指甲治疗12~16周,趾甲治疗20~24周。对照组仅外用布替萘芬软膏。结果:共治疗19例甲真菌病患者131个病甲,其中治疗组为66个病甲,对照组为65个病甲。治疗组有效率为51.52%高于对照组的18.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真菌镜检阴性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布替萘芬软膏治疗甲真菌病优于单用布替萘芬软膏。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226例(老年组139例,非老年组87例)和8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律失常。结果示总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高血压老年组为97%和77%,非老年高血压组为85%和53%,对照组为89%和59%;其中阵发房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的室性心律失常在高血压老年组达47%和40%,非老年组21%和22%,对照组30%和11%(P<0.05~0.001)。在高血压老年组中62例伴左室肥厚(LVH),其总室住心律失常发生率和town's分级≥3者达92%和57%,均高于无LVH者的65%和27%(P<0.001)。提示其发生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原康胶囊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抗氧化及抗缺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高原康胶囊在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的预防过程中的抗氧化及抗缺氧效应。方法:将80名由平原乘飞机初次进入高原的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连服3日,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并对两组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氧饱和度(Sa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血清过氧化氢(H2O2)、乳酸(LD)及两组7d内AHAD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进入高原后与平原比较SOD及CAT活力、血清H2O2、LD及血浆ET均显著升高,血清NO、SaO2显著降低(P〈0.001);实验组除SaO2显著降低(P〈0.01)、LD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指标则无显著变化;进入高原后两组比较实验组SOD及CAT活力、血清H2O2、LD及血浆ET含量及AHAD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对照组,血清N0及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SOD、H2O2、LD、NO P〈0.05,CAT、ET、SaO2 P〈0.01,AHAD发病率P〈0.001)。结论:高原康胶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缺氧效应,能有效地预防急进高原者AH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祝伦  刘巨方 《安徽医学》2011,32(5):643-645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联合火针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将91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将2.5%氟尿嘧啶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5:1)的混合液注入疣体,每周1次,共2~3次。治疗组第1周使用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方法同对照组,第2、3周采用火针酒精灯加热后点刺疣体治疗,每周1次,共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治疗组痊愈率89.1%,对照组6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痊愈41例中有1例复发,占2.4%。对照组痊愈31例中有5例复发,占1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5)。结论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联合火针治疗跖疣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8~2011年我科收治的7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多见,占48.6%(36/74)。别嘌呤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占21.6%(16/74),其次是卡马西平,占18.9%(14/74)。别嘌呤醇的潜伏期最长,且肝肾损害率高,分别为87.5%和50.0%。四种类型中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的黏膜损害率最小为28.6%。DRESS的发病年龄比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小,DRESS的潜伏期较TEN与SJS长。TEN的日最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平均值为4.13mg/kg,均高于其他三组,其住院时间较SJS长,平均为23.09d。TEN的并发症为85.7%,高于其他三组,死亡率高。结论致敏药物的种类、药疹类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2例掌跖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1mL稀释于2%利多卡因中穴位注射,每穴位1mL,每2周1次,共2次;同时给予中药浸泡每日1剂,30min/次,2次/d,共4周。对照组外用卤米松乳膏和尿素霜2次/d,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1%,痊愈率59.52%,对照组分别为55.00%和1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2.00%,对照组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倍他米松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