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研究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942名中老年社区居民,回收有效问卷932份,EQ-5D指数和EQ-VAS得分分别为(0.81±0.06)和(77.49±13.9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身或一级亲属未患慢性病、男性、参加体育锻炼、饮食习惯未改变、年龄≥70岁、脑力劳动、每日睡眠时间≥6 h者EQ-5D指数较高,β分别为-0.019、-0.011、0.010、0.014、-0.015、-0.016、0.014和0.011;自身未患慢性疾病、参加体育锻炼、有饮茶史、饮食习惯未改变、每日睡眠时间≥8 h、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者EQ-VAS得分较高,β分别为-6.199、3.533、2.600、-2.898、2.578、2.909,P均<0.05。 结论 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的HRQOL总体较好,应对患慢性病、女性、不参加体育锻炼、不饮茶、饮食习惯已发生改变、年龄超过70岁、从事体力劳动和睡眠时间小于6 h的中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以提高中老年人的HRQOL。  相似文献   
2.
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下手术培训寻是一种新颖、教学成本低、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和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不足。利用3D抗反流手术模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手术学习曲线,对于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的提高将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弥补由于手术量不足及患者个体解剖变异所带来的手术难度及风险的提升,有利于规避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医院行肛肠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 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以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穿刺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组穿剌针调整(2.5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2.85±1.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0.92)min;痛觉消失时间(4.85±1.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2.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Ⅰ级比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麻醉Ⅲ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出现血肿、出血和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准确定位,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症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转入ICU监护并给予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 mg/次,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奥拉西坦,4 g/次,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颅内压、GCS评分、脑电图快慢波比值、大脑中动脉(Mc A)平均血流速度、双侧平均肌力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从治疗第7天,治疗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第3天开始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颅内压均从治疗第3天开始降低,GCS评分、Mc A平均血流速度、双侧平均肌力从治疗第3天开始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GCS评分、Mc 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第3、7天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快慢波比值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3、14天双侧平均肌力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和尼莫地平治疗重症脑挫裂伤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探索和治疗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提供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Cuprizone (CPZ) induced demyelinating mouse has been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to examine the assumed roles of altered oligodendrocyt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olanzapine, an atypical antipsychotic, on cuprizone-induced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frontal cortex of C57BL/6 mice,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the possible protective effects. The effects of six-week olanzapine (10 mg/kg/day) treatments on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blot analyses. Olanzapine treatment for six weeks effectively decreased the breakdown of myelin and oligodendrocytes loss of cuprizone-fed mice. Reactive cellular changes, including astrocyte gliosis, microglia accumulation and increased activation of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were also attenuated by olanzapine. However, the cortical expression level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olanzapine treatment in cuprizone-fed mice as measured by th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 Olanzapine treatment in control mice consuming normal food had no effect on all above measur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in vivo evidence for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olanzapine on cuprizone-induced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suggest that up-regulate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may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is antipsychoti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bcl-2蛋白的表达在维吾尔族妇女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对67份维吾尔族妇女外阴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外阴癌57份,癌旁正常外阴组织10份)进行HPV16/18型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1)57份外阴癌及10份癌旁正常外阴组织中,无一例HPV16/18型阳性表达;bcl-2蛋白在外阴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18%(40/57),在10份癌旁组织中表达均阴性。(2)bcl-2在Ⅰ期、Ⅱ期及Ⅲ~IV期外阴癌中分别为70.18%,75.0%及50.0%,其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2),bcl-2蛋白表达在外阴癌淋巴结阳性组(88.88%)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51.6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4)。结论:维吾尔族外阴角化型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无关。bcl-2的表达与维吾尔族外阴角化型鳞状上皮癌密切相关。bcl-2的表达与外阴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CF)、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共149例,其中采用常规放疗68例(CF组),三维适形放疗45例(3DCRT组),调强放疗36例(IMRT组),均采用6MV X线照射,2.0 Gy/次,5 次/周,总剂量为60~66 Gy、分30~33次、40~45 d完成,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 CF组、3DCRT组和IMRT组有效率分别为70.6%、91.1%和91.7%.CF组与3DCRT组和IMRT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4%、70.5%和69.4%;3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8%、50.0%和58.3%;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4%、84.1%和83.3%;3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3.8%、54.6%和58.3%.3DCRT组+IM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CF组较IMRT组+3DCRT组高(P<0.05),骨髓抑制反应3DCRT组+IMRT组较CF组轻(P<0.05).结论 3DCRT和IMRT方法能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放射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对象以婴幼儿和成人为主,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脑供血不足;成人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直接、间接联合手术方式。早期手术解除脑缺血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与延迟手术。根据临床表现及年龄差别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因肿瘤分期晚或潜在的慢性肝病和/或肝硬化不能接受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此类患者,目前可选择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肝癌诊断、治疗方式、对肝脏辐射耐受性的生物学理解和放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肝癌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