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患者,男性,41岁.2013年5月因全口牙齿严重磨耗影响咀嚼及美观就诊.夜磨牙习惯.颌面部基本对称,Ⅰ类骨面型,上颌中线左偏3mm,下中线正,面下1/3垂直距离明显降低,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双侧第二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前牙区深覆(牙合)Ⅲ°,覆盖正常,上颌前牙舌倾.  相似文献   
3.
1991年1月~1992年1月,我科应用卡慢舒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儿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对象 随机抽样将1991年1月~1992年1月门诊或住院的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其中3岁以下20例,3~6岁41例,6~12岁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其中3岁以下18例,3~6岁22例,6~12岁10例。诊断标准参照1937年成都会议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471例早产儿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NEC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38例,其中胎龄<32周60例,~34周95例,~36周83例,共有6例诊断为NEC,发生率2.5%;对照组233例,其中胎龄<32周70例,~34周90例,~36周73例,共有15例诊断为NEC,发生率6.4%,两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能够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HBV-DNA水平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生命危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实验证明新型环糊精衍生物单-6-O-苯基氨甲酰基-B-CD(单-6-O-P-B-CD)对普萘洛尔、妥洛特罗以及氯丙那林3种手性药物的手性识别作用要强于β-CD。方法:用一定浓度的单-6-O-P-β-CD和β-CD为手性选择剂,以60 mmol·L-1硼砂(pH 9.25)为运行缓冲液,在分离电压为9.0 kV,检测波长为214nm的条件下,考察了单6-O—P—β—CD和β-CD对3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并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别求解了单-6-O—P—β—CD与β—CD和所研究的手性药物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单-6-O—P—β—CD能使所研究的3种手性药物达基线分离,β—CD仅能使上述药物中的普萘洛尔达部分分离(R=0.67)。结论: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单-6-O-P—β—CD对所研究的手性药物的手性识别作用要强于β—CD。  相似文献   
7.
王明峰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1):1032-1032
近年来 ,鼠药市场混乱 ,加之管理不善导致误食而引起急性中毒时有发生。现将本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确诊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5 6例病儿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6例小儿均为误服中毒 ,其中男 37例 ,女19例 ;年龄 <1岁 2例 ,~ 3岁 2 2例 ,~ 5岁 13例 ,~ 7岁 8例 ,~ 10岁 3例。从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 :<1h 14例 ,~ 2h 18例 ,~ 4h 11例 ,~ 6h 6例 ,~ 12h 4例 ,>12h 3例。1 2 临床症状  5 6例均为抽搐 ,其中抽搐呈持续状态 9例 ,呕吐 5例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7例 ,昏迷 8例 ,发热 11例 ,口周发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香烟烟气中自由基的检测及样品处理方法,分析香烟烟气中自由基成分,探讨各种有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电子自旋顺磁共振仪(ESR)及自制的配套装置对香烟烟气中的气相及粒相自由基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无论香烟类型或品牌,烟气中自由基的主体是气相自由基,含量是粒相自由基的10—30倍;国产香烟样品中气相自由基含量低于进口品牌,而粒相自由基的含量水平较低且相近。结论 ESR及配套装置可以方便地应用于香烟烟气自由基成分的分析检测:香烟烟气中的自由基成分主要为气相自由基;同品牌香烟中自由基含量与焦油、烟碱的含量呈正相关。因此,一般不能依据香烟焦油含量推断香烟中的自由基,特别是气相自由基含量水平;使用活性炭滤嘴对气相、粒相自由基均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种植钉配合颌间Ⅱ类牵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量,为临床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2017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且已经完成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成人患者20例。仅拔除(若存在)上颌第三磨牙进行矫治,并于术中在上颌第一、二磨牙间牙槽嵴上方膜龈联合处倾斜植入种植钉,同时配合Ⅱ类颌间牵引辅助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术前术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头影测量中各项指标的变化量。结果 牙性指标:(1)上颌切牙根尖至Z轴的距离(U1r-Z)平均减小(3.23±0.45)mm(P<0.05);上颌切牙切缘至PP平面的距离(U1c-PP)平均减小(3.63±0.69)mm(P<0.05);(2)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尖至Z轴的距离(U6c-Z)平均减小(3.91±0.45)mm(P<0.05);(3)下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尖至Z轴的距离(L6c-Z)平均增大(2.34±0.27)mm(P<0.05)。硬组织指标:SNB平均增大(1.43±0.53)°(P<0.05)。软组织指标:颏唇角平均增大(4.37±1.51)°,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平均增大(0.91±0.04)mm(P<0.05)。结论 应用种植钉配合颌间Ⅱ类牵引治疗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不仅可以实现上颌牙列的远中移动及上前牙的压低伴以根腭向移动为主的控根移动,而且还可以适度引导下颌前移,改善患者侧貌。  相似文献   
10.
卒中是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危险因素与病理生理学过程与成年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儿童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脑动脉病、心脏疾病、血液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感染以及遗传因素.AIS的临床表现因年龄、基础病因和卒中部位而异.在经过充分检查之后,9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