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细胞内的原虫性疾病。妇女在早孕期、促性腺激素、孕酮和乙烯雌酚增加,而它们会明显增加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抑制作用[1],此时对不良影响最敏感,同时也可激发潜在的感染,因此原有的包囊破裂引起复发[2]。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后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畸形胎儿。  相似文献   
3.
单病种住院费用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小军  李少玲 《现代医院》2006,6(9):114-115
通过对某医院20种疾病4791例住院病人住院费用的调查,运用合适的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病人住院费用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入院情况、疗效、住院天数、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患者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Kato法和孵化法检查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粪便孵化法为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常规方法。Kato法为晚近发展的另一病原学检查技术,在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中已经广泛应用,但在血吸虫病诊断中尚未作为常规推广使用。为比较上述两法对血吸虫病的检出效果及其成本和现场应用价值,我们对一血吸虫病重型疫区居民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费用进行了核算和比较。 材料和方法 1 粪便检查 受检对象为鄱阳湖矶山岛439例居民。收集一次粪便。孵化法采用1送1检,Kato法1次制片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价患侧尺神经厚度变化的方法是否有 效。方法:收集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47 例为病变组,选取同期招募正常志愿者60 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 声测量尺神经横截面积,比较病变组无症状侧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病变组治愈后再次用超声复查无症状侧 尺神经横截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结果:病变组无症状侧4 个位置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病变组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的无症状侧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使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 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估患侧的方法有限制。  相似文献   
7.
在鄱阳湖洲岛型血吸虫病超重疫区,采用阳性病人选择性化疗措施,3年后居民感染率从39.57%,下降到30.64%,肝肿率,巨大肝瘤和脾肿率分别下降了26.92%,91.92%和83.64%,肝,脾肿率,特别是巨大肝肿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40岁达高峰。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人群化疗可以有效地降该病的流行强度和控制患病,但无法控制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2次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了解1988年和2001年江西省2次调查的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pi-Info软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61.22%-87.91%之间,平均为76.00%,2001年平均感染率为27.16%,下降了64.26%(P〈0.01),以南昌、崇仁、修水和永丰等4县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率均大于70.00%。结论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虽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肠道蠕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占肠道蠕虫感染的96.65%,其低年龄组人群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今后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伤椎置钉6钉两棒固定法”和“跨伤椎4钉两棒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相邻两椎体骨折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方法更优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胸腰椎相邻两椎体骨折的病例共36例.其中伤椎置钉6钉两棒固定者20例(A组),跨伤椎4钉两棒固定者16例(B组).所有病例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物,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无差异,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术后12个月高度及角度矫正丢失率有无差异,比较术后18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矫正丢失率和术后18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统计学差异,B组丢失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高.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椎相邻两椎体骨折,但“伤椎置钉6钉两棒固定法”在减少脊柱畸形矫正率丢失及遗留功能障碍方面优于“跨伤椎4钉两棒固定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