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常章富,陈京荔,范冬梅,汤培玲,黄垚,卢赣鹏,宋发贤(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宣武区中医院北京100050)(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116011)关键词:山茶科植物;药材资源;性味;功效山茶科植物,在全世界有28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山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到位情况,探索提高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方法。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 520例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转诊、到位、未到位数据资料进行线性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5.76%(1709/3065)、50.90%(1470/2888)、49.21%(1149/2335)、50.45%(1126/2232);追踪到位率分别为57.11%(699/1224)、49.29%(521/1057)、56.39%(375/665)、63.79%(303/47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2.87%(2540/3065)、81.44%(2352/2888)、87.58%(2045/2335)、92.29%(2060/2232)。转诊到位率逐年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7.89, P〈0.001),而追踪到位率(χ趋势^2=4.04, P〈0.05)和总体到位率(χ趋势^2=113.31, P〈0.001)均呈上升趋势。 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规范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报告和追踪流程,使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0年的深圳市南山区肺结核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疾病分类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SPSS 25.0软件用于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6—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共计报告肺结核病例3 5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13/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的60.88/10万下降至2020年的37.5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30.399,P<0.01)。 报告发病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3、5和7月。 年均报告发病率位居前3位是蛇口街道(85.44/10万)、西丽街道(73.71/10万)和南山街道(62.79/10万)。 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62.91/10万)高于女性(36.0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764,P<0.01); 25~3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6.21%,1 291/3 565),45岁以上年龄组的病例构成比有所上升;职业以干部职员(33.38%,1 190/3 565)为主;非户籍人口年均报告发病率(105.34/10万)高于户籍人口(15.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726.163,P<0.01)。 2016—2020年南山区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0.50%(109/1 038),耐多药率为4.05%(42/1 038)。  结论  2016—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职员、非户籍人口和耐药肺结核患者是重点关注对象,中老年人结核病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需加强春夏季和重点区域结核病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单用ATRA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律治疗的初治12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ATRA口服联合AS2O3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予ATRA口服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用量,均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观察诱导治疗阶段CR率和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巩固化疗后3年总生存率(OS)和复发率,同时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率、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CR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转阴率和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观察组57例患者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WBC≥10×109/L患者复发率、病死率、未缓解(NR)率与WBC﹤10×109/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率与总生存率则低于WBC﹤10×109/L患者。结论 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的疗效较好,达到CR时间缩短,预后提高,白细胞水平对APL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导致CR率与总生存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寻深圳市南山区社区一级肺结核疫情预警最优阈值.方法 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以2010年1月-2015年5月为基线,2015年3月-2016年3月为预警期,以社区为单位,以月为观察期,建立两种5年基候选阈值.根据ROC曲线下面积选择基线历史同期摆动周期,根据约登指数结合特异度优选阈值.结果 以25个历史数据(前后摆动2个月)与15个历史数据(前后摆动1个月)建立肺结核移动百分位数预警,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15个历史数据的候选阈值中,P80的约登指数与P60接近(最大者),特异度>90%.结论 综合考虑操作性及后续处置成本,建议深圳市南山区采用5年基前后摆动1个月的P80作为社区一级肺结核预警暴发的阈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146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控制后持续低于7.0 mmol/L者为A组,空腹血糖值大于7.0mmol/L者为B组,单纯涂阳肺结核患者为C组;A组与C组其2月末痰菌阴转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其2月末痰菌阴转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其2月末痰菌阴转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着重于早期规则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益脉康胶囊为《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收载益脉康片的改剂型产品,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等。  相似文献   
8.
黄垚 《吉林医学》2014,(36):8055-8056
目的:观察分析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套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进行治疗(第1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霉素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泼尼松100 mg/d口服),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8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美罗华375 mg/m2静脉滴注(R-CHOP方案),于治疗第1天使用;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2例;对照组部分缓解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不可逆性器官损害;观察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者6例,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者5例,以骨髓抑制为主者4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者10例,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者4例,以骨髓抑制为主者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应用常规CHOP方案难以收到满意效果,联用美罗华后疗效明显提高,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与维生素K拮抗剂预防骨科创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在骨折术后6d开始使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预防性抗凝,对照组无预防性抗凝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5d、干预10 d测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水平,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出血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全血黏度高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D-D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利伐沙班组仅D-D水平升高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 0.05),其它指标与华法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静脉栓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的效果相似,但利伐沙班用药方便,无需监测INR,可作为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