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加减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兼胃热炽盛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ICPP女孩乳房发育均超过TannerⅡ期,其中59例使用加减知柏地黄丸合剂治疗,20例使用加减知柏地黄丸联合甲地孕酮治疗作为对照,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FSH、LH、E2、GH水平及子宫容积、卵巢容积、骨龄和乳房直径等的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均为P<0.01),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FSH、LH、E2、GH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治疗组的LH和E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P<0.01)。对照组E2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生殖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组子宫容积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右卵巢容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对照组子宫容积较治疗前变化不大,而左卵巢容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卵巢容积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骨龄较治疗前无进展(P>0.05)。结论:加减知柏地黄丸能使提前出现的第二性征如增大的乳房明显回缩;并能降低患儿提前升高的血清生殖激素,其中以降低LH和E2明显;控制骨龄的继续发育;使提前发育的卵巢和子宫缩小,尤其对卵巢的影响更为明显。加减知柏地黄丸联合联合甲地孕酮应用亦有类似效应,二者并无协同增强作用,但加减知柏地黄丸能弥补甲地孕酮不能抑制骨骺融合过快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健脾配合捏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并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岁,平均年龄2.7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2.9岁。两组患儿在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益气健脾方药:太子参10g,茯苓10g,白术6g,陈皮3g,法半夏6g,炙甘草3g,黄芪10g,白芍6g。上药加水400ml煎成150ml,温服。1~3岁…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系统异常分泌促性腺激素 ,引起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的一种发育异常。女孩发病率较男孩高 4~ 5倍。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生子女日益增多 ,随意给健康儿童进补的现象十分普遍 ,据不完全随意抽样调查统计 ,约15 %儿童发育提前 ,有性早熟的趋势 ,2 0 %出现异常趋重[1] ,使儿童生长加速 ,性成熟提前。ICPP已成为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无性早熟的病名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于“乳疠”、“月经先期”等范畴。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药合捏脊手法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65例,治疗组运用捏脊法合口服中药的内外合治,对照组口服P-转移因子治疗,两组均治疗60d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IgG、IgA的水平偏低,治疗后两组IgG、IgA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健脾内外合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孩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37例ICPP女孩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及血清Leptin和IGF-1的水平,同时以10例同龄正常女孩作为对照。观察血清Leptin和IGF-1水平的相互关系、及两者与体重和BMI的关系。结果ICPP患儿的体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血清Leptin及IGF-1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CPP组Leptin水平与体重、BMI均呈正相关(P0.01),IGF-1与体重、BMI均呈正相关(P0.01,P0.05),Leptin水平与IGF-1水平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ICPP的发生需要一定的体重和体脂;ICPP患儿性成熟的提前伴随着体重的增加、Leptin及IGF-1水平升高;Leptin和IGF-1水平的测定可能作为ICPP诊断的参考指标;Leptin与GH-IGF-1轴在ICPP的病理发生中有密切关系;IGF-1升高与ICPP患儿体重及BMI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自拟双黄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邱志文 《中医研究》2005,18(8):47-48
川崎病,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笔者以温病学中的伏气学说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根据伏气学说分型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加减知柏地黄汤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雯  邱志文 《中医杂志》2007,48(4):335-336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其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占女童性早熟的80%~90%,男孩性早熟的40%。ICPP患儿性征提前出现,但智力及性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发生社会问题,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性早熟,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导致最终身高矮小。我们近4年来采用加减知柏地黄汤治疗ICPP女童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益肺散防治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继发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补肾益肺散12周;对照组46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酮替芬片12周。观察2组治疗后1年内哮喘患病率及喘鸣发作频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结果:哮喘患病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哮喘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喘呜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IgE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血清IgE。结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哮喘患病率,减少喘鸣发作频率,降低血清Ig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