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用于门急诊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集40例门急诊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每一患者标本分别置普通干燥真空管、肝素锂真空管和肝素钠真空管3种不同的标本收集管内,用Roche Modu larP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6项常规生化项目。结果26项项目中除钾(K )、钠(Na )、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肝素锂、肝素钠抗凝血浆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K 、Na 、LDH外,肝素锂抗凝血浆可用于其他门急诊临床生化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地区乙肝表面抗原流行情况。[方法]ELISA法测定14750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小于18岁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2.26%(242/10698),大于18岁乙肝表面抗原3.43%(139/4052),合计2.58%(381/14750)。[结论]18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比18岁以下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  相似文献   
3.
大三阳孕妇产婴疫苗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三阳孕妇所生婴儿6年后乙肝疫苗免疫情况。方法大三阳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随访6年后用ELISA法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大三阳孕妇新生儿6年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0%(9/1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10%(1/10);接种乙肝疫苗的大三阳孕妇新生儿6年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5%(1/2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80%(16/20)。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大降低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部分职业人员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状况,分析其性别差异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检测3068名职业人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3068名职业人员中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7.05%,其中男性为12.03%,女性为5.02%。结论上海市职业人群血脂异常明显偏高,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血脂异常的发生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肝素锂抗凝血用于门急诊临床化学检验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素锂抗凝血用于门急诊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40例门急诊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每一患者标本分别置普通干燥真空管、肝素锂真空管和肝素钠真空管3种不同的标本收集管内,用Roche ModularP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6项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26项项目中除钾(K^+)、钠(Na^+)、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肝素锂、肝素钠抗凝血浆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K^+、Na^+、LDH外,肝素锂抗凝血浆可用于其他门急诊临床生化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致病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共同感染对白色念珠菌侵袭力和破坏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白色念珠菌和致病大肠杆菌共同感染离体肠上皮细胞( Caco-2)的模型来研究共同感染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状态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感染早期发生侵袭的白色念珠菌特征;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评估上皮细胞被破坏程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 qRT-PCR)检测感染相关基因( ALS3、 PLB1和SAP4)表达调控情况。采用SA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进行多组之间的比较,对于组间有差异的数据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共同感染组比单纯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在感染早期更容易发生上皮细胞侵袭,侵袭的白色念珠菌呈簇状分布; LDH活性检测显示同时共同感染组(组3)最高(与组1、组2、组4、组5比较 F 值分别为14.48、5.48、11.74、3.45, P<0.05),致病大肠杆菌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组5)和单纯致病大肠杆菌感染组(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 P=0.54),白色念珠菌继发致病大肠杆菌感染组(组4)和单纯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组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4, P=0.11),组5、组2LDH活性值大于组1、组4(P<0.05);同时伴随白色念珠菌致病相关基因(PLB1和SAP4)上调, PLB1基因表达组3高于组1( P =0.0143), SAP4表达组3、组5高于组1( P 值分别为0.0272、0.0018)。结论致病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共同感染增强了白色念珠菌的侵袭力和破坏性,并且增强的程度与两种菌的发病顺序和共存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86例,正常对照组(C)20例。检测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24h尿白蛋白。根据24h尿白蛋白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NAU)60例和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MAU)26例。结果:C组的血清APN水平最高而MAU组最低,C组与MAU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24h尿白蛋白(r=-0.268,P=0.016)、FBG(r=-0.231,P=0.039)呈负相关。校正FBG后,C组APN水平仍然高于MAU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低脂联素血症与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3种不同的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血液葡萄糖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将同一份标本置于3支相同的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内,置37℃水浴箱30、60、90 min后,观察37℃水浴时间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P〈0.001),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96 h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浓度随标本放置37℃水浴箱时间延长,葡萄糖浓度降低得越多。结论血清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的时间及置37℃水浴箱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三阳孕妇所生婴儿6年后乙肝疫苗免疫情况。方法大二三阳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随访6年后用ELISA法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大三阳孕妇新生儿6年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0%(9/1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10%(110);接种乙肝疫苗的大三阳孕妇新生儿6年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5%(1/2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80%(16/20)。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大降低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3种不同的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血液葡萄糖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将同一份标本置于3支相同的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内,置37℃水浴箱30、60、90 min后,观察37℃水浴时间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P<0.001),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96 h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浓度随标本放置37℃水浴箱时间延长,葡萄糖浓度降低得越多。结论血清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的时间及置37℃水浴箱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