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在UC患者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与免疫扩散比浊法检测64例活动期UC患者、45例缓解期U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程度。结果(1)活动期UC组患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缓解期UC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血清CPR及D-二聚体水平与轻、中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金卓  齐红兵  郝英霞  杨颖 《医学综述》2008,14(17):2715-27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与局部黏膜毛细血管高凝状态和(或)微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因其出血发生率低,不用检测出、凝血时间,应用方便,治疗初发性或复发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胃镜下治疗食管贲门瘘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胃镜室自2001年开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填充封堵治疗食管贲门瘘,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4月到2011年6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麻风溃疡3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在院麻风溃疡患者51例,患者均为麻风现症病人。  相似文献   
5.
急诊内镜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在我国占急性胰腺炎(AP)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胆道疾病内镜器械的发展,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已普遍用于胆总管疾病的诊治,为ABP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ABP的急诊内镜治疗是指发病24~72小时内行ERCP和(或)EST和(或)ENBD,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从而使ABP患者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我院消化内科对32例ABP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均在入院24小时内,距发病12~72小时,平均50小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黏膜防御机制对于保持黏膜结构的完整性,有效地发挥分泌和消化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概念的胃黏膜防御因素不但包括了胃黏液层及胃黏膜上皮细胞,而且也包括了胃黏膜血流量及各种细胞因子的保护作用,从生物分子学角度为黏膜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并据此研制出新一代的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常以肝区疼痛、食欲下降、乏力、黄疸、消瘦、发热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伴癌综合征,如自发性低血糖症、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癌综合征等。因该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特别是以某一肝外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肝癌患者,我科收治2例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肝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用中药联合腧穴埋线加复方氨肽素三联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89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标准[1],均为泛发性、稳定期,具有典型的皮损;②患者年龄18~68岁,性别不限;③愿意参加本试验研究,并能遵从医嘱.排除标准:有外伤治疗禁忌证;有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近3个月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对治疗药物或"腧穴埋线"不适者;有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近来有生育愿望的妇女.剔除标准:任何原因不能完成治疗者;失访(包括不按规定复诊和随访)者;试验期内遇有特殊事件不能继续治疗者;因药物或方法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作为疗效统计,但列入安全性评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选26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男128例,女135例;年龄18~ 68岁,平均33.5岁;病程20 d至28年,平均5.85年.所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3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3岁。因头部被击伤、出血、昏迷人院。患者就诊当日6:00被家属发现倒卧在地上,头部出血较多,呼之不应,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7:30急诊送入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患者受伤时间不详。既往有支气管炎病史5年。体格检查:体温35.6℃,脉搏115次/分,呼吸12次/分,血压57/41mmHg(10mmHg=1.33kPa)。深度昏迷,左侧瞳孔4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动静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褪黑素5mg组、褪黑素10mg组和VC组,检测再灌注后6h和24h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S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脏线粒体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总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Bax、Bcl-2水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结果褪黑素5mg、褪黑素10mg及VC组再灌注后6h及24h的血清SUN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6h后3.154,3.268,3.415,24h后3.864,4.327,4.586;P值分别为6h后0.032,0.029,0.014;24 h后0.006,0.005,0.001),Scr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亦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6h后3.021,3.215,3.534,24h后3.856,4.026,721;P值分别为6h后0.037,0.026,0.012;24h 0.007,0.003,0.001),肾脏线粒体MDA含量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6h后4.241,5.386,6.352,24h后5.436,6.174,6.053;P值分别为6h后0.004,0.001,0.001,24h后0.001,0.001,0.001);褪黑素5mg、褪黑素10mg及VC组再灌注后6及24h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的线粒体活力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h后1.894,3.762,3.758,24h后0.864,4.143,3.972;P值分别为6h后0.097,0.016,0.017,24h后0.247,0.008,0.011)、SOD活性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h后16.154,19.637,18.026,24h后15.587,18.596,P值分别为6h后0.001,0.001,0.001,24h后0.001,0.001,0.001)、总ATP酶活性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h后4.361,5.397,5.403,24h后3.327,4.832,4.851;P值分别为6h后0.004,0.001,0.001,24h后0.031,0.001,0.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前和再灌注早期给予褪黑素,可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肾损伤,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保护性NO的含量,减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