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390问》一书是由易群、李凡敏等学者编著,在2020年10月出版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该书主要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介绍,第二篇则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本书主要是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与预防的相关问题进行的介绍,例如肺血栓血栓症、辅助检查、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措施及预防等。全书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呈现,图文结合,是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的科学普及。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主要是指经患者肘前静脉穿刺插管,将其顶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  相似文献   
2.
肾主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时间医学是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发展而来,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自然界昼夜晨昏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而脏腑则相应地产生昼夜节律性反应[1]。随着中医学理论以及时间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肾的形体基础及其时间医学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封旭光 《安徽医学》2010,31(12):1550-1552
Mulliken等[1]将"血管瘤"归为先天性血管病变(congenital vas-cular lesions),并分为(真性)血管瘤(hemangioma)和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但多数研究认为它们是与血管形成有关的疾病[2],血管瘤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异常增殖和血管生成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联合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静脉血流及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上肢康复训练联合微波热疗干预。比较2组置管前后腋静脉血流速(Vmax)、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TMFV)、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同时比较2组血栓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21、28 d腋静脉Vmax和腋静脉TMF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置管28 d后,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肢康复训练联合微波热疗能够增加乳腺癌PICC患者腋静脉血流量,改善血液凝血指标水平,降低血栓发生率,且不增高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已存在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涉及内皮细胞、外周的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生成血管的细胞因子等多个相互作用。具体步骤包括现有血管外基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导致形成新空间,以及血管床的分化和成熟。血管生成初始释放前血管生成因子发起的促进血管形成的因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因素结合到内皮细胞各自的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其激活,其中包括诱导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增加内皮细胞迁移和侵袭。了解蛋白酶在血管生成中的复杂性,对于血管瘤中新生血管的刺激和抑制,有助于认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