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CT机为日本岛津4800扫描机。MRI机为美国PICKER0、23T永磁型扫描仪,常规及静脉注入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术前诊断本病11例,胶质瘤4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转移瘤1例。结论:对典型表现病例多不难诊断,对不典型的实质性肿瘤和无壁结节的囊型肿瘤定性诊断困难,必须注意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病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的X线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对它的诊断水平。方法:对两院2007—2012年收治的4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开展探讨。结果:4例均为男性,3人为兄弟,1例无家族病史,4例患者均有颜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皱纹加深及杵状指(趾),1例伴胸廓成鸡胸改变。行颅骨、双手、双足、双侧尺桡骨及胫腓骨X线摄片,双手各指骨及掌骨远端变细,近端增粗,呈杵状,部分指骨、掌骨、趾骨、跖骨及胫腓骨远端、尺桡骨远端骨皮质增厚,见对称性骨膜增生,呈层状、花边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激素等各项检查均正常。结论:皮肤骨膜肥厚症罕见,多见于男性青年,诊断需结合影像结果和临床表现及病史,并与肢端肥大症、继发性肥大型骨关节病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此病的35例病人的CT及MRI资料。结果:19例只行CT检查,其中12例首次CT表现无明确异常,复查CT出现异常密度灶,7例首次CT即有不同程度损伤;10例只行MRI检查有明显异常信号;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均表现异常。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比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更好地评价其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表现(附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结合病理分析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8例CT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顶枕叶或额顶颞枕叶表浅部位的脑回状或弯曲条带状钙化伴病侧大脑半球发育不全或萎缩。同时合并脑软化灶者2例,合并同侧颅骨增厚者2例。结论 CT能够很好地显示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宽大脑回状及弯曲条带状钙化的特征。诊断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螺旋CT动脉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经改进CT扫描方法后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轻者CT仅表现为胰腺饱满、形态僵直、密度及胰周无明显改变;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边缘模糊,胰周脂肪间隙内条絮状渗出,部分伴有单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急性重症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肿大非常显著、轮廓外突、胰周大量絮状渗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部分可见出血灶.结论:采用正确的扫描方法,螺旋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准确、可靠、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删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患者,总结其MRI表现。结果7例膝关节PVNS在MRI各序列上均具有特征性表现,滑膜弥漫性增厚,含铁血黄素的结节,LWI、T2M均呈低信号。结论PVNS在MRI表现中具有特异性征象,因此删对于PVNS的诊断价值是其它影像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例CV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平扫检查,9例行MRI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其中有3例行3DTOFMRA扫描,2例行VENBOLDSENSE扫描。结果 CVM位于幕下5例,幕上4例。3例CT平扫均未见CVM直接征象,其中2例发现异常病灶,1例未见异常。5例MRI平扫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中央静脉干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中央静脉干为稍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呈典型的"水母"征或"树根"征表现。2例MRI平扫显示条管状流空低信号,增强呈条状高信号。1例MRI平扫显示类圆形等长T1、等长T2信号,中心可见流空信号。增强MRA显示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中央静脉并见引流入上矢状窦。1例术前只诊断为血管畸形,未能明确分型。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对脑静脉畸形绝大多数可明确诊断,MRI增强及VENBOLDSENSE序列是发现脑静脉畸形最敏感的方法,应做为CVM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