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监测下麻醉尿道内切开术的体会.方法 研究组采用监测下麻醉对22例尿道狭窄患者进行32例次内切开术.取膀胱截石位后,咪达畔仑4mg肌内注射、2%利多卡因20mL自尿道外口注入尿道,10 min后开始手术.结束放置三腔尿管.对患者手术耐受性用疼痛数字法评估,专人计时计费.术中监测脉搏、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麻醉效能的评估采用Ramsay分级法,根据镇静深度和对运动的反应分级.对照组选取22例进行30例次,应用腰麻.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在MAC下完成.疼痛评价5分1例、4分1例,其余为3分以下.手术时间(22.23±4.56)min.手术费用(756.45±89.80)元.脉搏、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正常范围.麻醉效能的评估采用Ramsay分级,2级21例次,3级9例次,4级2例次.对照组疼痛评价4分以上8例次和3分以下22例次.手术时间及费用分别为(35.85±11.60)min、(966.65±185.95)元.麻醉效能的评估2级30例次.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费用和麻醉效能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中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监测下麻醉进行内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节时、节力及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5.34)°比(80.12±16.41)°,6周:(108.48±16.35)°比(96.26±18.37)°,7周:(146.37±19.28)°比(135.21±17.65)°,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救治与术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双盲法抽取1995年10月-2005年10月符合调查条件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0例,其中院前进行综合治疗184例(A组),单纯液体复苏治疗305例(B组),未治疗111例(C组)。对比各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ALI/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确诊率及预后;并以入院1h及术后24、48、96和144h相关数据进行SIRS评分。结果 600例患者中524例诊断为SIRS(占87.33%),其中A组73.37%(135/184例),B组91.48%(279/305例),C组99.10%(110/111例);SIRS分值A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均〈O.01),B组又低于C组(P均〈O.01);且A组术后96h基本正常,而B组术后144h才接近正常。ALI确诊率A组为5.98%(11/184例),发生ARDS1例,MODS1例,无死亡;B组为10.49%(32/305例),发生ARDS7例,MODS3例,死亡3例;C组则为20.72%(23/111例),发展为ARDS8例,MODS5例,死亡5例。结论 创伤性休克院前救治与术后ALI密切相关,院前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ALI/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普鲁卡因合剂(维普合剂)防治危重患者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探讨适宜推广应用防治ARDS的简便、实用、价廉方法。方法符合ARDS高危因素的各科危重手术患者150例,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维普合剂组给予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500ml+普鲁卡因1250mg+维拉帕米10mg;普鲁卡因组给予5%葡萄糖500ml+普鲁卡因1250mg;对照组仅给予5%葡萄糖500ml。3组均以0.5ml·h-1·kg-1持续静脉滴注,确诊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后,维普合剂组和普鲁卡因组的普鲁卡因和维拉帕米剂量均加倍,滴速不变。均应用金科威UT4000F持续无创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及体温,间断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外周血常规。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ALI与ARDS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并进行SIR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结果维普合剂组、普鲁卡因组和对照组24hSIRS确诊数分别为11例、26例和42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术后72h3组ALI确诊数分别为4例、7例和19例,维普合剂组与普鲁卡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普合剂组和普鲁卡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术后2周仅对照组有12例确诊ARDS,其中5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对淋巴结包裹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应用疗效.方法 经CT引导对21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内进行两侧腹腔神经丛多点无水乙醇阻滞术.观察止痛效果及淋巴结缩小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2周和1、2、3、4、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HD%、100%、100%、95.0%、89.5%、78.9%、64.3%;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和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止痛及治疗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
颅脑手术的麻醉方法较多,有主张应用肌松剂控制呼吸,以利术中呼吸管理、颅内压控制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1年5月应用普鲁卡因-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简称普芬复合麻醉)、紧闭循环自主呼吸法行颅脑肿瘤手术8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麻醉方法术前用药术前一日晚均口服或肌注安定10~15mg;术前1h肌注东莨菪碱0.3mg、苯巴比妥钠0.2~0.4g。麻醉诱导间断纯氧去氮,2%或4%利多卡因咽喉、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同时羟基丁酸钠60~100mg·kg~(-1)、安定0.3~0.5mg·kg~(-1)、氟芬合剂1/2~1单元(每  相似文献   
7.
例1 男,2岁,右肾胚胎瘤,在氯胺酮、r-OH 静脉麻醉及0.8%利多卡因连硬外麻醉下行右肾肿瘤切除术。在结扎肾蒂时心音突然消失,行心肺复苏50min 无效死亡。尸解见肾静脉瘤栓,下腔静脉内瘤栓部分脱落,在肺动脉瓣骑跨处有一直径2cm 的瘤栓。例2 女,64岁,左肾癌,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左肾癌切除术。术中血压14~17/9~12kPa,脉搏80~120bpm,切除左肾结扎肾静脉时见肾静脉内充满癌组织,此时血压17/10kPa,当清除肾周淋巴结时,突然心音消失,即切开膈肌行心脏挤压,见右心室呈充盈状,心肺  相似文献   
8.
无创监测条件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监护条件下推广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的安全性。方法  12 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单纯AHH组 (Ⅰ组 )、AHH加控制性降压 (CH)组 (Ⅱ组 )和常规处理组 (Ⅲ组 )。应用无创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无创血压 (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术后 72h时间点测定红细胞压积 (HCT)、血红蛋白 (HGB) ,同时测定相应时间点脉压心率乘积 (RPP =HR×脉压 )、ECG ST变化值、尿量及SpO2 。手术结束应用吸引瓶测量法与纱布称重法测定术中出血量及记录术中输血量。结果 Ⅱ组RPP较扩容前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他两组则显著增加 ,且组间对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显示AHH CH有更加稳定的循环指标 ;手术开始Ⅰ组、Ⅱ组HCt、HGB显著下降 ,达到AHH扩容目的 ,Ⅲ组虽然也有下降 ,但较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 P <0 .0 1) ;手术结束时Ⅰ组尿量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 (P <0 .0 1) ;Ⅰ组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改变 ,而术中输血量下降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且术后HCt、HGB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无创监护条件下实施AHH血液保护是安全的 ,且以AHH加CH为最佳血液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老年胆源性休克病人死亡的相关性。方法:1994年1月~2005年1月间经治的年龄≥65岁,符合胆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49例,其中痊愈出院31例(Ⅰ组),死亡18例(Ⅱ组),对比分析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休克持续时间和开始手术时间等指标,同时应用SIRS评分和危重病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Ⅱ(A-PACHEⅡ)评分评估入院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96小时的病情演变。结果:①Ⅱ组较Ⅰ组病人在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休克持续时间和开始手术时间等方面相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②各时间段SIRS、APACHEⅡ评分I组均显著低于Ⅱ组,只是入院4小时、12小时的APACHEⅡ评分指标参数不齐全,可比性受质疑,而同时间段SIRS指标参数中呼吸、白细胞计数比较,Ⅱ组病人分值显著高于Ⅰ组,认为是有意义的指标。结论:老年胆源性休克病人均存在程度不同的SIRS,SIRS持续恶化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SIRS评分有助于早期识别病情变化,明确诊断,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肌注阿托品出现变态反应一例报道亢萍,史计月患者女,23岁,孕40周。因骨盆狭窄于1992年3月12日,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BP14/10kPa、P100bpm、R20/min。17:20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2g.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