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口腔中生物膜的形成对细菌黏附和菌斑积聚起了重要作用。生物膜影响许多物质传递,特别是从溶液到口腔修复材料的溶解氧,因此在生物膜界面下的氧因生物活动而逐渐耗尽,从而形成有利于厌氧菌适应生存的环境。此外,口腔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完成多种不同的功能活动。这些口腔功能运动造成口内液体的振荡流  相似文献   
2.
实验于2006-03/06在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完成。分别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和Titan合金试件各6个。实验分为2组,氧化锆陶瓷抛光组:Cercaon氧化锆薄片磨光后,用EVE专用抛光轮高度抛光。钛合金抛光组:将钛合金原始铸件依次用粗砂纸、水砂纸(依次为200,600,800,1000,1200,1500,2000目)逐级磨光,再用抛光轮抛光。采用精密粗糙度测试仪检测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然后将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的培养液中,在37℃条件下,静止培养状态下培养1h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细菌的数量,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本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两组间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钛合金抛光组试件黏附细菌数多于氧化锆陶瓷抛光组试件黏附细菌数(P〈0.01)。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锆陶瓷抛光组试件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而钛合金抛光组试件表面未见细小孔隙,但有较多裂隙和凹陷。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桩全瓷冠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冠修复是前牙牙体缺损的常见修复方式。目前,铸造桩核是临床常用的根管桩,但金属桩弹性模量较大,易导致根折。同时,金属桩由于不透光,影响了全瓷冠修复的美学性能。近年来,我们采用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进行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在修复材料表面的粘附是其发挥致病性的首要步骤。本项研究对牙科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粘附能力进行比较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Cercaon氧化锆陶瓷,EVE专用抛光轮(尤根牙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Tris-HCL缓冲液,人工唾液。JB-4C精密粗糙度测试仪(上海泰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BX51荧光显微镜(OLMPUS,Japan)。2.表面粗糙度检测:在烤瓷炉中按操作程序烤制陶瓷块18个,直径10mm、厚2mm。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个样本。A组样本用EVE专用抛光轮抛光;B组遮色烤瓷上釉;C组样本用240号A l2O3磨头滴水条件下磨平。处理完成的各样本经蒸馏水冲洗后,超声清洗10m in,室温保存。按照国家标准(GB3503-83),用精密粗糙度测试仪测定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3.细菌粘附实验:①变形链球菌(ATCC 25175)冻干菌株接种在血清肉汤和血琼脂平板上,进行菌种复苏。接种于蛋白胨大豆肉汤,再以2000×g离心力离心15m in分离细菌,用5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冲洗后比浊仪比浊,调整浓度至1.5×107CFU...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振荡培养条件下比较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黏附能力.方法 制作陶瓷样本18个.A组氧化锆陶瓷用EVE专用抛光轮高度抛光,B组上釉,C组用240#Al2O3磨头磨平.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测量各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将各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悬浮液中,37℃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1 h.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本的表面形貌.结果 A、B、C组氧化锆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054 8±0.027)μm,(0.049 6±0.012) μm,(0.678 0±0.226)μm.变形链球菌在A、B、C 3组样本表面的黏附数分别为4.222 2±1.019,5.266 7±1.313,8.805 5±0.751.经统计学分析,A、B组氧化锆陶瓷组间表面粗糙度及变形链球菌黏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样本与其他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及变形链球菌黏附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振荡培养条件下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表面能达到同样光滑,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黏附量亦基本相同.粗糙氧化锆陶瓷表面比光滑陶瓷表面更容易黏附变形链球菌.  相似文献   
6.
氧化锆陶瓷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锆陶瓷具有的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近乎完美的美观性,使其在生物材料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与日俱增。本文概述了氧化锆作为口腔材料的特点,详述了氧化锆在口腔医学方面运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常见致病菌的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及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1名种植患者的40枚种植体,并将其分成A、B两组,A组是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20枚,为实验组。B组是牙周健康的患者种植体20枚,为对照组。记录了修复后1个月,3个月,个月,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采用产黑菌、放线菌、具核梭杆菌及厌氧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横向比较A、B两组之间厌氧菌总数、产黑菌、牙龈指数、探诊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别。修复后1月时,A、B两组之间厌氧菌总数、产黑菌计数值已有统计学差异。纵向比较随时间延长,A、B两组的厌氧菌总数、产黑菌、核梭菌、粘放菌总的来讲有显著差别,其余各检测指标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的微生物指标在种植早期即高于正常种植患者,应指导该类患者及早进行口腔清洁和维护,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此类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在口腔中生物膜的形成对细菌黏附和菌斑积聚起了重要作用。生物膜影响许多物质传递,特别是从溶液到口腔修复材料的溶解氧,因此在生物膜界面下的氧因生物活动而逐渐耗尽,从而形成有利于厌氧菌适应生存的环境。此外,口腔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完成多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共刺激信号4-1BB及CD8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LP病损中4-1BB介导CD8+ T细胞免疫应答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31例OLP患者(糜烂型15例、非糜烂型16例),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部组织中4-1BB、CD8的表达情况。结果 OLP患者局部组织中4-1BB及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糜烂型OLP患者中CD8、4-1BB表达高于非糜烂型(P<0.05)。在OLP不同的临床亚组中,VAS评分、REU评分及基底细胞损伤程度均表现出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与基底细胞损伤程度呈正比(P<0.05),CD8、4-1BB分别与VAS评分、REU评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OLP患者局部组织中4-1BB表达升高,其与疾病活动进展程度呈正相关,4-1BB可能通过调控CD8+ T细胞参与OL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牙龈下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1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已完成固定义齿修复的38例患者的46颗人工种植牙进行为期1年的复诊检查,记录修复后1、3、6、12个月4个时段,所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以及X线骨吸收情况,并采用只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计算每毫升标本原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结果随时间延长,种植牙周咸检出量不断增加,1个月到3个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其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个月和12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GI和X线骨吸收值在修复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和PD仅在1个月和3个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修复后3个月时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