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外踝上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外踝上穿支升支为血管蒂,结扎其降支,在小腿外侧以腓动脉皮支穿出点连线为皮瓣轴线设计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7 cm×12 cm~16 cm×23 cm,穿支血管蒂长1.6~2.8 cm。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肤色与周围相近,略臃肿,外观较为满意,创区功能恢复好。结论解剖研究为临床外踝上穿支皮瓣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经改进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实用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血供机制的第一掌骨背侧皮瓣治疗拇指软组织缺损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与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切取3种不同血供机制的第一掌骨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部位软组织缺损共35例,修复虎口瘢痕挛缩5例。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28病例供区可直接缝合,仅留线性瘢痕;12例供区由前臂全厚皮植皮处理。术后随访8个月-2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及皮肤色泽与健侧手相似。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好,关节活动良好,持握有力。皮瓣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10mm。结论三种不同血供机制的第一掌骨背侧皮瓣疗效可靠,是修复拇指与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选择。临床上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2足趾改形方法,使移植再造后的拇指外形更接近正常拇指.方法 设计"T"字形的拇趾腓侧皮瓣嵌入切取的第2足趾细小颈部及第2足趾中部跖侧皮下,改形第2足趾后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7例7指再造拇指及嵌入的拇趾腓侧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的外形与单纯第2足趾移植比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指体线条流畅,外形较美观.结论 应用拇趾腓侧皮瓣嵌入第2足趾狭细颈部及中部皮下的方法改形第2足趾,能较好地改善第2足趾外形,使移植再造后的拇指与正常的拇指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和分类手术并发症,并评估各类影响因素,为医院手术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释义,利用院内绩效考核指标系统收集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2020年手术并发症患者信息,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类,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筛选出与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40 283例择期手术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52%(209/40 283),手术并发症患者死亡率为10.53%(22/209)。手术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以Ⅱ级较多见,肺部感染、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败血症4种为主要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型为血管内修补术、手术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或电解质紊乱、手术后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更高(P <0.05)。结论:择期手术病人,应重点注意术后感染类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类型为血管内修补术、手术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对择期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死亡有影响,而手术后需要ICU治疗与择期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死亡密切相关,这类手术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给予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尸体标本踝三角韧带进行解剖观测,为踝关节韧带修复重建提供解剖与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选取成人新鲜尸体足踝标本10例,观察三角韧带的组成、起止、分布,测量各组成部分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并在外翻应力位下拍摄X线片,测量踝关节内侧间隙(Mcs),依次切断三角韧带浅层、深层,并重复上述测量。 结果 踝三角韧带均分为深、浅两层组成,当踝关节韧带处于完整状态时,踝关节在跖屈、中立及背伸位的平均内踝间隙宽度分别为(2.67±0.38)mm、(2.42±0.35)mm、(2.55±0.24)mm。当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及最大背伸位时,切断三角韧带浅层后内踝间隙与完整状态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切断三角韧带深层后内踝间隙与完整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当踝关节处于最大跖屈位时,所有韧带破坏状态后的内踝间隙与韧带完整时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踝三角韧带由 4 条韧带束组成,各韧带束精确起止点的确定是基础研究及临床解剖重建基础。(2)通过综合踝关节跖屈位、中立位及背伸位外旋应力试验结果,可更全面、准确地诊断三角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18例病人采用骨不连残端取出硬化骨、打通髓腔。骨不连间隙>3 mm的13例采用Feminster植骨法,植入髂骨骨片;骨不连间隙<3 mm的5例将骨端去除骨血管,变为毛糙状,骨碎屑填入间隙。切取大小适宜的带有骨膜监测皮岛的胫骨外侧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于骨不连处。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16.7个月。1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监测皮岛均成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肢体短缩、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等并发症,满意度高。结论应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骨不连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骨不连的好方法,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足趾趾尖急诊游离移植再造指尖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指尖部缺损部位、损伤外形,设计(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26例29指.常规吻合1条趾底固有动脉和2条趾背或趾腹静脉,并吻合1条趾底神经.结果 再造指尖26例29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造指尖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指甲生长良好,皮肤两点辨别觉在4~6 mm,指尖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临床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足趾趾尖急诊游离移植再造指尖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指尖部缺损部位、损伤外形,设计(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26例29指.常规吻合1条趾底固有动脉和2条趾背或趾腹静脉,并吻合1条趾底神经.结果 再造指尖26例29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造指尖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指甲生长良好,皮肤两点辨别觉在4~6 mm,指尖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足母)趾、第2、3足趾末节或部分趾尖部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临床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行切开、松解、开大或重建;设计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3cm×6cm~4cm×9cm.将第1,2掌骨头用克氏针U形撑开固定3~4周,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到10例,随访时间5个月~3年,平均13个月.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近似正常,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按照Jensen及顾玉东等测定方法及TAM系统对虎口开大和手功能进行评价,虎口开大优8例,良2例,手功能评价优8例,良2例.结论 应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是重度虎口挛缩修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