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2~5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中有效关节接触面的三维模型及测量有效接触面积的大小。 方法 选择身体健康的青年男性、手部既往无外伤及其他病理性疾病病史的志愿者10例。 将志愿者右手2~5掌指关节分别固定在0°、30°、60°、90°位,利用CT分别进行扫描获得图像数据,数据导入Mimics17.0进行2~5掌指关节模型的三维重建及有效关节接触面的标记,测量掌骨长度及有效接触面积,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在0°至90°屈曲过程中,掌骨头上参与关节活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背侧至掌侧逐渐增大,其中示指有效接触面积在0°~90°时为(32.92±2.47)~(80.05±2.51) mm2;中指为 (35.90±2.48) ~(88.63±2.04) mm2;环指为(31.51±1.07) ~ (74.84±1.88)mm2;小指为(26.19±2.12) ~(57.80±0.81) mm2。 结论 2~5掌指关节屈曲过程中,从冠状面看,0°位时仅有中间约1/2的关节面属于有效关节接触面,而90°位时则100%均属于有效关节接触面,呈梯形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增强核磁共振(non-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E-MRA)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们对19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均进行NE-MRA和增强核磁共振(contrast-enh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