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科学的一些观点对病理学教学过程是可以有些启示的。根据系统的关联性之原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知识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系统的有序性原理,病理教学系统应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降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熵,使其知识之有序性增加。依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要求在教学中体现患病机体整体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也要拓宽知识面,提高其整体功能。根据反馈之原理,要不断地从教学对象中取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依前馈之原理,要求教师课前针对性备课,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APG5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从分子水平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胚脑cDNA文库和B细胞cDNA文库中钓取APG5基因,连接到pEGFP-C1载体,测序确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脂质体lipofectin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入人肝细胞株和Hela细胞株。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地钓取APG5及一个新亚型APG5β基因片段,两者连入pEGFP-C1载体并在Hela细胞株中获得表达。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者在凋亡细胞中表达。在凋亡诱导刺激下,随着凋亡的提前出现,融合蛋白表达的时间也提前。结论成功克隆APG5/APG5β基因,首次证实并报道一个新亚型APG5β,并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登录(AF293841)。对两者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和可变性剪切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的血脂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探讨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动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23例伴有或不伴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餐前血脂谱,并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分别以Mann-Whitney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率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血清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率等3项因素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联系强度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与远处转移无关。结论: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关联于血清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率的升高。密切监测血脂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与细胞自噬、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较早的关于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曾认为凋亡的许多特征主要与细胞核变化有关,而线粒体等胞浆结构在凋亡早期并不受影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线粒体的一些变化除了与细胞自噬有关以外,还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组分HHK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B、Z三种不同的HHK表面及断面结构,确立不同降解速度HHK的形态学指标,阐明其在自体腱形稆的形态机理,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材料与方法:人发经过不同生化方法处理,制备混合编制快速(F)、中速(B)、慢速(Z)三种不同降解速度的HHK人工腱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发现F组毛小皮大部分脱落,皮质中微丝束融合成消失;Z组毛小波少部分脱落,皮质中微丝不排列略紊乱,而B组的改变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凋亡与肝癌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癌分组织与单纯肝硬变二者在肝细胞凋亡的区别,以探讨癌前病变的特性.方法HCC癌旁标本及单纯肝硬变标本分别为24及对例(A及B组),全部作原位末端标记(ISEL),HBsAg免疫组化及HE观察分析ISEL阳性强度分4级,作A、B组比较,卡方统计.结果A组的肝细胞ISEL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1).阳性细胞核深棕色,散在分布,以汇管区及纤维隔周边部为多.A组绝大多数属静息性门脉性肝硬变;而B组尚有慢活肝及侵重肝肝硬变炎症B组较A组明显(P<0.05).HBsAg阳性率A组89.4%,B组93.7%ISEL阳性与HBsAg、肝细胞活跃增生和肝细胞非典型增生无相关性此外,发现A组中有1例“凋亡性肝硬变”,其ISEL及HE均证明50%的肝细胞有凋亡结论HCC癌旁肝硬变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肝硬变者,认为肝细胞凋亡是HCC癌前病变的一种特性,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诱导人食管癌细胞EC8712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以平阳霉素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并探索药物浓度与诱导凋亡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电镜、DNA电泳、TUNEL、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微镜等手段,观察食管癌细胞在不同浓度平阳霉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变化插征及诱导凋亡之作用。结果:细胞形态学及DNA水平的变化均证实靶细胞发生了凋亡,但较大浓度较长时间的平阳霉素作用可致其坏死;平阳霉素对EC8712凋亡的诱导效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强。结论: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长春新碱诱导发生自噬性凋亡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克隆caspase-3基因。方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载体,测序鉴定及分析。结果经RT-PCR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即caspase-3基因625bp的核苷酸片段,其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初步证明该caspase-3基因片段参与了长春新碱诱导的HepG2细胞自噬性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扩散与转移的基础,根治肿瘤就要根除肿瘤干细胞。我们以往研究发现,肝癌是一种干细胞病,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间接反映肝癌干细胞药物敏感情况,有希望利用MSCs发展针对肝癌干细胞的药敏试验。脂肪基质干细胞(ASCs)与MSCs特性相似,取材更加简便,近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ASCs是否与MSCs一样可以反映肝癌干细胞药物敏感隋况,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分离肝癌大鼠肝癌细胞、ASCs与MSCs,了解ASCs与MSCs反映肝癌干细胞药敏隋况差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