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0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就在未应用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之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预后以及与疾病种类、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患者意识状态、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7.72%;多发生于原发病早期,3内天多见(P<0.01);脑出血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脑干、丘脑和小脑病变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P<0.01);激性溃疡发生率与脑血管病灶大小无关(P>0.05);意识障碍者易发生应激性溃疡(P<0.01);有上消化道系统疾病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率显著高于无上消化道系统疾病者(P<0.01);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应激性溃疡容易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和意识状态有关;脑出血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脑梗死组;有上消化道系统疾病者,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医院感染(NI)发生因素,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年4月~2009年5月间,16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NI感染率结果为7.19%;呼吸系统5例,占41.7 %;泌尿道3例,占25.0%;消化系统2 例,占16.7%;皮肤软组织1 例,占8.0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 其构成比分别占41.7%和33.3%;检出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NI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感染患者及时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一定能降低N 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组织低灌注相关指标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分别对6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A组)和72例颈内动脉TIA患者(B组)进行颅内外多普勒、头部MRI、MRA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和不同狭窄率出现患病率.(2)对梗死组中38例重度狭窄患者(C组)和对照组中32例重度狭窄患者(D组)的血液流、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血压、左心室射血指数、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A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7.05%、以大脑中动脉(79.41%)、软斑(67.64%)、重度狭窄(58.88%)患者为常见,与B组(75.00%、36.11%、43.05%、44.4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狭窄率越大,分水岭脑梗死患病率越高(χ2=8.47,<0.05).(2)C组与D组之间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餐后2h血糖、纤维蛋白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射血指数、发病时收缩压、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关系密切,与狭窄率呈正向关系,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多见.并存的低灌注相关因素是诱发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较少发生在侧支循环开放丰富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而合并出现偏侧舞蹈症者较少,为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住院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血管合并出现偏侧舞蹈症45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在脑血栓形成各期的动态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6例脑血栓形成期患者为研究组 ,并设对照组 2 5例。采晨血 6mL ,对研究组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时相各采血 1次 ,应用ELDSA法测定血浆FPA浓度 ,采用双抗体夹心ELDSA测定DD浓度。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血栓形成各期血浆F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血栓形成中各期无显著差异。DD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亚急性期高于急性期 ,慢性期与急性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对诊断脑血栓形成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佟晓艳 《天津护理》2002,10(1):15-16
该文介绍38例呼衰病人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机后的呼吸道管理。其中好转22例、死亡6例。重点阐述了脱机后在护理中应采取的方法,减少病人呼吸时的作功,增加肺泡的通气量,避免病人的呼吸肌过度疲劳,是提高脱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临床 ,对我院 2年来收治的 18例CAA引起的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该病例的发现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而增多 ,且随年龄增高而发病增加。 18例临床确诊患者 4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临床上无明确脑血管病变基础的老年人 ,有精神症状、进行性智能减退、合并多发性、复发性脑叶出血的老年人可以诊断淀粉样血管病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和控制小儿癫痫的最有效途径,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3月到大庆市某专科医院就诊的158例患儿,其中全身阵挛惊厥患儿37例,局限性惊厥患儿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9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25例,化脓性脑炎患儿22例.有24例选择手术治疗(S),87例选择服用托吡酯治疗(T),41例选择微量注射泵静注氯硝基安定治疗(L).采取住院观察和出院后6个月内跟踪调查.结果 从6个月未发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看,手术治疗(S)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从治疗有效性方面考虑,手术治疗(S)也是最佳选择.结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和控制小儿癫痫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糖、血压、治疗时间窗对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32例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血糖水平、血压高低、治疗时间窗长短分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D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5h内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血糖、血压水平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