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产前的临床表现及病原体与有宫内感染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43例病原学诊断宫内感染新生儿的病例,分析相关产科因素及相关病原体.(1)按新生儿的病情轻重分为三组,A组为诊断败血症者,18例;B组为诊断菌血症者,9例;C组为非败血症及菌血症者,16例,此组新生儿仅发生了肺炎或高胆红素血症,分析三组间病原菌的分布.(2)按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和足月分娩组,分析两组间产前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1)43例检测阳性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例(30.2%)、葡萄球菌7例(16.3%)、无乳链球菌6例(14.0%)、李斯特菌4例(9.3%).其他为散发的病原菌.(2)18例新生儿败血症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病原菌首位,其次为无乳链球菌感染;9例新生儿菌血症组中,病原菌分布较平均;C组中,以其他散发病原菌感染占首位.(3)43例孕妇产前的临床表现分别为发热18例(41.9%);白细胞增高23例(53.5%);胎膜早破21例(48.8%);早产24例(55.8%);胎儿宫内窘迫17例(39.5%).(4)早产组和足月分娩组的产前临床表现中,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胎膜早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宫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引起新生儿的败血症及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并发早产或胎膜早破时,产前临床表现相应增多,应积极预防感染并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及孕早期空腹血糖(FPG)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2711例孕妇,全部入组孕妇按年龄及孕早期FPG分组,高龄组(≥35岁)354例、年轻组(35岁)2357例;孕早期FPG异常组(FPG≥5.1 mmol/L)718例、FPG正常组(FPG5.1 mmol/L)1993例;回顾性分析各组GDM发生率、孕早期FPG差异,分析年龄、孕早期FPG与GDM发生的关系。结果 GDM整体发生率17.78%;GDM发生率在高龄组为29.94%、孕早期FPG异常组为32.17%,分别高于年轻组的15.95%及孕早期FPG正常组的12.59%(P0.05)。高龄组孕早期FPG为(4.926±0.378)mmol/L,明显高于年轻组的(4.863±0.412)mmol/L(P0.05)。按孕早期FPG水平,每升高0.5 mmol/L为界值分为6组,随着孕早期FPG升高,GDM发生率明显升高,在高龄组,当孕早期FPG≥5.1 mmol/L时,GDM发生率为45.61%,高于年轻组FPG异常者的29.88%(P0.05)。高龄组患GDM风险是年轻组的2.119倍;在年轻和高龄组中,FPG异常者GDM发生风险是FPG正常者的3.377倍和2.601倍(P0.001)。结论高龄及孕早期FPG异常是GDM的高危因素,尤其高龄孕妇孕早期FPG≥5.1 mmol/L时,GDM发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合格的妇产科医师.由于妇产科男医生性别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妇产科男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质量成为了妇产科带教老师的难题.笔者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对妇产科男住院医师的教学经验. 1 妇产科男医师的临床教学的现状 1.1 目前妇产科临床教学存在的困难 妇产科患者均是女患者,患病部位又是非常敏感的部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部位作为教学内容来展示,更何况带教对象是年轻的男青年.近年来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在就诊过程中所应享有的权力如“知情权”和“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正当的拒绝医生将其作为临床教学的对象.有研究报道80%的女患者不愿意或坚决不愿意接受男医师为自己做妇检,58.4%的女患者愿意接受年龄较大、资历较高男医师做妇检[1],因此对于年轻的妇产科男住院医师在临床中更少的得到临床教学机会.  相似文献   
5.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边远地区及基层医院发生率高 ,如何有效预防是一重要问题。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前列腺素 E1(PGE1 )衍生物的口服药物 ,既保留了PGE1 原有的活性 ,又克服了天然 PGE1许多缺点 ,其最大特点是口服、方便有效。将我院 489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 ,随机分为口服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及静推催产素两组 ,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结果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 :自 1998年 5月~ 1999年 1月 ,选择了我院 489例产妇 ,孕周为 36~ 42周、单胎、头位、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 (低位产钳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心律平与食道心房调搏(TEAP)两种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68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心律平组与TEAP组,比较两组终止PSVT的成功率,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 转复成功率TEAP组29例(85.3%),心律平组20例(58.8%), P<0.05,心律平组出现显著窦缓、房室阻滞、低血压等副作用.结论 TEAP终止PSVT效果较静脉注射心律平好,且安全易行,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7.
性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减少是因为血小板的质和量发生异常,而引起以出血、贫血和感染为特征的疾病。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情常有反复,有时可引起严重出血,以至影响胎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对于新生儿窒息和酸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在产程中出现可疑胎心监护异常或羊水粪染的产妇进行电子胎心监护和胎儿血氧饱和度测定,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胎儿血氧饱和度与新生儿脐动脉血的p H值有显著相关性(r=0.582),与脐动脉碱剩余(BE)的相关性为0.302;与脐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相关性为-0.379,与脐动脉血氧分压(PO2)的相关性为0.367,与脐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的相关性为0.457。轻度窒息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非窒息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胎儿血氧饱和度对新生儿酸血症的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8.86%,阳性预测值为87.50%,阴性预测值为96.67%,准确率为95.92%。结论 胎儿血氧饱和度可有效反映胎儿的宫内状况,以辅助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酸血症。胎心监护结合血氧饱和度监测可能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对产程中胎儿进行监测的手段,但是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等,严重时可伴随全身多器官功能异常,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胎儿生长受限、医源性早产等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认为,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胎盘血管形成不良、胎盘过度氧化应激及母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母胎界面滋养细胞等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的表达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1-2].现对TLRs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非靶向脂质组学寻找能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根据后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33例)和无子痫前期组(对照组,33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飞行时间质谱(TOF)联用技术对所有对象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检测。采用差异倍数、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筛选生物标志物,并对定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和富集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筛选出的代谢物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筛选出42种生物标志物,其中甘氨胆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磷脂酰肌醇(PI)(16:1(9Z)/16:0)水平在子痫前期组中明显升高,胆固醇酯(CE)[22:4(7Z,10Z,13Z,16Z)]、二酰甘油(DG)[18:0/20:1(11Z)/0:0]水平明显降低。含2种以上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类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参与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缩醛磷脂合成、长链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β氧化、鞘脂代谢及胆汁酸生物合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22:4(7Z,10Z,13Z,16Z)]、DG[18:0/20:1(11Z)/0:0]、二十二碳五烯酸、PI[16:1(9Z)/16:0]及甘氨胆酸诊断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15、0.678、0.669和0.660。结论非靶向脂质组学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能有效区分子痫前期患者和无子痫前期孕妇。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胆碱代谢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