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预处理化疗在小鼠Lewis肺癌模型中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的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并探讨介导此增效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以紫杉醇( 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Cispl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手术切除药物性牙龈增生症(DG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DGO,增生牙龈均覆盖超过1/3牙面高度,经基础及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后,采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成形术.术后即刻观察止血效果及切割是否彻底,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后复查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齿松动度.结果 60例患者患牙术中均能充分暴露根面,创面轻度水肿,无明显渗血.术后1周复查均示龈缘红肿基本消退,龈颈缘线清晰,美观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后患牙牙龈外形满意,GI、PLI与PD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牙松动度则无明显改变,牙龈呈粉红色,未见明显增生及退缩,探诊未见明显出血.结论 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手术切除DGO,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增生牙龈处理有效、创伤小、出血少,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对小儿腹泻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香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57-1758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患儿疗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小儿腹泻患儿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小儿腹泻患儿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饮食及疾病知识等方面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患儿病程、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及红臀并发症出现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小儿腹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注射用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伊尼妥单抗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2022年12 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含伊尼妥单抗方案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伊尼妥单抗联合方案治疗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等疗效指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经伊尼妥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9例伊尼妥单抗作为一线治疗,14例作为二线治疗,13例作为三线治疗,24例作为四线及以上治疗;伊尼妥单抗联合化疗24例,联合吡咯替尼+化疗32例,联合其他用药方案4例。总体人群中的中位PFS为6.23个月,伊尼妥单抗一/二线治疗中位PFS为12.27个月,三线及以上治疗中位PFS为5.63个月,伊尼妥单抗联合化疗中位 PFS 为 4.60 个月,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化疗中位 PFS 为 7.73 个月。总人群中 ORR 为 35.0%,DCR 为 81.7%。治疗中与伊尼妥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伊尼妥单抗对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联合吡咯替尼+化疗用于一/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MRI动态增强扫描,将病理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对比MRI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检出情况,并对乳腺癌MRI检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与病理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MRI检查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MRI强化特点以环形强化占比最高(35.82%),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DCE-TIC)类型以流出型占比最高(43.28%),弥散加权成像-表现扩散系数平均值为(1.23±0.13)×10-3mm2/s。结论:将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在乳腺癌影像诊断工作中,能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结合乳腺癌MRI强化特点、DCE-TIC类型等展开综合评价,整体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改善肿瘤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因此,将化疗药物作为预处理方案,凭借其免疫调节作用联合后续的过继免疫治疗可有效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这种协同作用为探索临床恶性肿瘤新的治疗模式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香爱 《右江医学》2010,38(4):436-43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胃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奥美拉唑胃内注入。具体方法为奥美拉唑0.7 mg/kg溶于生理盐水2 ml中,胃管内注入每日1次,连用5天,用至胃内回抽无咖啡样液体后继续用1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7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效果突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2021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的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在2020年指南的基础上,秉承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治方案可及性的原则,对乳腺癌的诊断检查、治疗评估等内容做了推荐调整,同时新增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等章节,以期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该文总结新版指南更新要点,并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和药物可及性变化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李瑶  黄香  罗帅  王进京   《四川医学》2023,44(2):155-159
目的 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GA-FG的内镜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4例,女8例,年龄46~80岁(平均64岁);内镜下肿瘤发生于胃中上1/3,病灶大小0.3~1.2 cm(平均0.64 cm),形态主要为浅表隆起、平坦型;镜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主要由轻度异型的主细胞排列成明显不规则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并形成吻合支,无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象,无脉管侵犯。免疫表型:12例瘤细胞均弥漫表达MUC6、Pepsinogen-I;11例表达Syn和CD56,2例表达CgA;MUC5、MUC2、CDX2均为阴性,11例Ki-67≤5%,1例Ki-67为10%;p53为野生型,β-catenin呈核阴性。结论 GA-FG是一种分化好,且较罕见的胃癌亚型;掌握其内镜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