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姜黄素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肺腺癌细胞 (SPC A1 )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荧光显微镜、原位末端标记、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技术 ,探讨姜黄素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①姜黄素作用于癌细胞后 ,光镜下可见有细胞脱壁 ,悬浮培养液中 ;荧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破碎 ,裂解成大小不等的凋亡小体 ,原位末端标记法进一步证实 2 0 μmol·L- 1 姜黄素作用 2 4h凋亡率达 42 67%。②姜黄素作用于癌细胞后 ,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③ 2 0 μmol·L- 1 姜黄素作用于癌细胞 2 4h后 ,使人肺癌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 8(Caspase 8)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spase 8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 SPC-A1细胞 Fas-FasL 和 TNFR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 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 SABC 法检测 SPC-A1细胞 Fas 和FasL 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SABC 法显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上调 SPC-A1细胞 Fas(P<0.05),而且可下调 SPC-A1细胞 FasL 的表达(P<0.05)。原位杂交方法显示,含药血清组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SPC-A1细胞 Fas、下调其 FasL 以及上调 TNFR1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运用薏苡仁实验治疗 ,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 ,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薏苡仁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生长作用。实验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免疫组化显示薏苡仁大、中剂量组均可下调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 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降低VEGF、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紫杉醇对老年和中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探讨老年患者化疗的可行性.方法将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中国年龄段划分标准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应用国产紫杉醇135~150mg/m2,3h静脉滴注,卡铂300~350mg/m2,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每4周为1周期,进行2~3周期.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有效率分别为37.8%和39.2%,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和9.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8.2%和31.4%,两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P>0.05).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痛,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P>0.05),均未见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国产紫杉醇对一般状况尚好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样有效,安全且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某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非已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情况,探索在呼吸科住院患者中进行肺结核早期发现的模式。 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龙华区某综合医院设置留痰室,并配备专职留痰宣教人员,对呼吸科住院的非已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临床不能排除肺结核的住院患者(342例)采集痰液(或由医务人员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胸腔积液),同时进行涂片、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测,以发现其中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分析不同检验策略在病原学阳性患者发现中的价值。 结果: 342例患者中,病原学阳性73例,病原学阳性率为21.3%。单一检测方法中,涂片法检出阳性患者24例(32.9%,24/73),培养法检出阳性患者52例(71.2%,52/73),GeneXpert法检出阳性患者54例(74.0%,54/73);检测方法组合中,涂片+培养检查发现阳性患者53例(72.6%,53/73),涂片+GeneXpert检查发现阳性患者58例(79.5%,58/73),培养+GeneXpert检查发现阳性患者73例(100.0%,73/73)。2020年纳入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最高(27.7%,38/137),其次为2018年(20.6%,20/97),2019年最低(13.9%,1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1,P=0.031)。结论: 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除已知肺结核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结核患者外,仍存在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建议综合医院与当地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合作,在肺结核诊断性治疗前留痰送检,以实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关口的前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护理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根据AUC6计算用量,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一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针对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部分缓解12例,稳定15例,总有效率为44.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全组59.3%(16/27)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2.2%,无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29.6%(8/27),脱发发生率44.4%(12/27).其余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比较轻微.通过细心护理,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刘琨  黄冬生 《中药材》2006,29(5):519-52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疗效。方法:当发现药物性肝损且达到停药标准时,实验组1每天用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l加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实验组2每天用1.8 g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实验组3每天联合应用1.8 g还原型谷胱甘肽和30 ml灯盏花素注射液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以维生素C 2 g替代,各组疗程均25—30天。疗程满后再次复查肝功以评定疗效,对比各组的疗效,用X2检验两者的差异显著性。结果:灯盏花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有效率比对照组均有升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联用可增加治疗的有效率。结论:提示灯盏花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SPC-A1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SABC法检测SPC-A1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荧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破碎、裂解为大小不等的凋亡小体;SABC法显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上调SPC-A1细胞Fas(P<0.01),而且可下调SPC-A1细胞FasL的表达(P<0.05).结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PC-A1细胞Fas和下调其FasL有关.  相似文献   
10.
SPA具有与人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将荧光素标记在含有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上,直接和人的B淋巴细胞混和,FITC-SPA菌体能粘附在SmIgG+的细胞表面,便于计数。我们用该方法共检测正常人、SLE病人、PSS病人等67例的B淋巴细胞标本,同时用FITC-抗IgG作为对照组,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