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7篇
综合类   1052篇
预防医学   515篇
眼科学   114篇
药学   530篇
  2篇
中国医学   539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重度高血压应用坎地沙坦酯或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诊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规格:10 mg*10片,开始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1次)联合氢氯噻嗪(规格:25 mg*100片,开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1次)治疗,研究组予以坎地沙坦酯(规格:4 mg*14片,起始剂量每日1次,每次8 mg)结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血钾与肾功能、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舒张压(77.42±8.53)mm Hg、收缩压(121.31±15.84) mm Hg等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酸水平为(368.46±98.79)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12.36±102.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低血钾症、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贝那普利结合氢氯噻嗪相比,坎地沙坦酯与氢氯噻嗪结合应用对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更佳,可明显控制血压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正颈部抽动是以不自主的颈部抽动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病,被群众称为怪病。其实见怪不怪,并非罕见。由于文献罕见报道,人们对此症缺乏认知,极易误诊、误治。笔者近2年内在外地会诊时就接诊了8例,特命名为颈性抽动症。患者均为男性,最小13岁,最大36岁,最短抽了4年,最长13年。患者多在大医院反复检查,除3例未明确诊断外,余5例误诊为痉挛性斜颈、习惯性痉挛、癫痫、原发性肌痉挛等不自主运动。均经安定、安坦、氟哌啶醇和肉毒素等多方治疗,久治无效。可想而知全国误诊例会有多少?为此特呈此文抛砖引玉,望能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个醒。  相似文献   
3.
约70%~80%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伴有限上静脉(SOV)的显著扩张,通过扩张的SOV可将导管插入海绵窦栓塞CCF,同时又不影响同侧颈动脉的供血。本文总结了12例经SOV途径治疗的CCF,效果满意。据Barrow的CCF分类,本组中A型9例,C、D和A+C型各1例。所有病人均有患侧SOV的显著扩张,其直径在7~12mm间。文章还讨论了SOV入路的条件和优点。  相似文献   
4.
5.
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6.
贫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最低值 ,这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而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 ,这是因为这些症状体征部分由贫血本身所引起 ,而部分则与引起贫血的原发病有关 ,我们借助CMI (汉化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研制了“贫血鉴别诊断专家系统” ,并以省、市两级医院的 34 0例患者进行验证 ,现介绍如下。1 系统概述1 1 运行环境IBM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MI分析报告 )PC/XT/AT系列及其兼容机 ;在CCDOS 2 0以上版本操…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顽痹。有病程缠绵难愈、其痛彻骨、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10年后只有50%的患者能够继续工作,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类风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发作性的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发病率为0.34%~1.08%,全国有400万~1300万患者之多,以女性居多,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迄今对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民间误认为是“不死的癌症”,人们对此病心怀恐惧。其实,对于类风湿,如果另辟蹊径,采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当可驱弊兴利,优势互补。患者只要正确面对,早期治疗,多可收到病情完全缓解或治愈之效,避免致残、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后路整复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相邻的单一节段进行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评价其脊柱稳定性。方法:对接受手术的23例患者随访4~5年,将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测出X光片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9mm,术后一周平均为31mm,术后4~5年平均为26mm。骨折后成角的Cobb’s角术前平均为21°,术后1w平均为6°,术后4~5年平均为11°。结论:后路单个椎间隙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可行,复位好,远期矫正度有小部分丢失;可最大范围保留其他椎间隙的功能,缩小了手术制伤范围。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常见慢性疑难风湿性疾病。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提出有关该病的诸多问题,本文将分别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0.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