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等资料的关系;ROC曲线对SCC-Ag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年龄、流产史、孕次以及宫颈癌家族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16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表达与患者孕次、流产史以及患者宫颈癌的家族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腺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显著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高分化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低分化患者显著高表达,FLGOⅠ-Ⅱ期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FLGOⅢ-Ⅳ期患者显著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显著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4%和93.11%,SCC-Ag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0.20%。结论 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FLGO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病灶残余的相关因素,为其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手术的64例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灶残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CIN共25例,其病灶残留率为39.1%。年龄≤35岁者病灶残留率为19.0%,年龄>35岁者为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子宫颈脱落细胞(LBC)检测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组病灶残留率(52.5%)明显高于低度上皮内病变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高危型HPV DNA>300RLU/CO时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300RLU/CO,两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LBC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是与初次锥切切缘阳性病灶残留高度相关的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872、3.025。[结论]患者年龄和LBC结果与初次手术病灶残留有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Kegel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子宫脱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Kegel训练,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短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 PFDI-20)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84.8%)(P<0.05)。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两组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两组PFDI-20各量表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相比较于单一使用Kegel训练,腹针联合Kegel训练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加快症状的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等资料的关系;ROC曲线对SCC-Ag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年龄、流产史、孕次以及宫颈癌家族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16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表达与患者孕次、流产史以及患者宫颈癌的家族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腺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显著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高分化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低分化患者显著高表达,FLGOⅠ-Ⅱ期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FLGOⅢ-Ⅳ期患者显著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显著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4%和93.11%,SCC-Ag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0.20%。结论 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FLGO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micro RNA-18a和micro RNA-200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永康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达那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血清micro RNA-18a和micro RNA-200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micro RNA-18a和micro RNA-200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均P<0.05),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后micro RNA-18a和micro RNA-200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与micro RNA-18a和micro RNA-200a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