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例重症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者的病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兴群 《护理学报》2008,15(10):32-33
报道了1例重症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顽固性低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及胃肠道功能受损。予以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严密观察输液量、输液速度和输液不良反应;持续观察低血压的动态变化;观察胃肠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等。本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护理.方法 对6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选择适合的雾化机;护理人员正确操作等.结果 6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右心室内径缩小,6 min步行距离增加,吸入伊洛前列素后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能忍受.结论 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拟用Lewis肺癌细胞构建裸鼠恶性胸腔积液模型,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方法经胸膜腔接种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裸鼠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定期解剖小鼠,经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剩余小鼠定期行胸部CT检查,计算各时间点的成胸水率,并观察建模后裸鼠的生存期和肿瘤转移情况。所有小鼠在解剖时发现有胸水,抽取并计量,同一时间点内获得多份胸水标本,计算其平均体积。利用相关性检验分析胸水体积与肿瘤积分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接种后第4天,荧光体视镜下可发现胸膜上有绿色荧光,成瘤率100%。随接种时间延长,肿瘤体积逐渐增加,肿瘤侵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对侧胸膜、心包,转移率分别为87%、73%和20%。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成胸水率分别为13%、46%和53%。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8.8天,所有胸水均为血性,胸水平均体积在第10天以后逐渐增加,第16天达到峰值(0.5mL)。胸水体积与积分光密度之间具有相关性(r=0.91,P<0.000,1)。结论本研究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肺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经胸膜腔接种成功建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模型,有助于动态观察肿瘤细胞在胸腔内的生物学行为,该模型可应用于肺癌的基础研究及抗肿瘤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和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和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措施.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12例住院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2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多发生在入厕时(9例),女性患者跌倒几率明显比男性高(女9例,男3例),产生医患纠纷2例.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的评估不应仅局限于高龄患者,还应结合患者所患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进一步具体分析,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从而避免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中,已成为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雾化吸人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护理。方法对6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选择适合的雾化机;护理人员正确操作等。结果6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右心室内径缩小,6min步行距离增加,吸人伊洛前列素后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能忍受。结论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进展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有密切关系。了解调节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生长的新方法。近年来,陆续有报道认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有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将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晚期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1]。贝伐珠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批准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该药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胃肠穿孔、血栓等。本例患者长期应用贝伐珠单抗,现就其毒副反应蛋白尿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和手工方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检索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3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的评价,由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software 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4项研究,纳入病例9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缓解率显著增高 (RR=1.47,95%CI 1.24-1.76,P<0.00001),显著改善患者KPS评分(RR=2.17,95%CI 1.51-3.10,P<0.0001),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SMD=0.49,95%CI (-0.71)-(-0.26),P<0.0001],且能够改善化疗的毒副反应。结论: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比单纯化疗有效,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且样本量小,这一证据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