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脊髓的假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AD组脑脊液细胞学中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VD组中脑脊液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结论观察AD与VD患者脑脊液的细胞学变化,有助于VD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副肿瘤综合征又称癌性神经病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关颅神经受累的报道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以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副肿瘤综合征 1 0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平均年龄55岁± 4岁。动眼神经麻痹 6例 ,外展神经麻痹 1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例 ,舌咽神经麻痹 1例 ;本组中单侧颅神经损害 7例 ,双侧颅神经损害 3例 ;单纯颅神经损害 4例 ,颅神经损害合并下肢瘫痪 2例 ,合并肌无力 2例 ,合并共济失调 2例 ;四肢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 8例 ;其中 7例因眼睑下垂、复视表现首次就诊于眼科 ,…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50%,目前多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常规疗法,但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1].我们利用已构建的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表达载体(Ad-IL-24),观察其对U87-MG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背景:瘦素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近年来瘦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目的:克隆人Leptin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GX-5X-3/Leptin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Leptin融合蛋白对人成骨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7/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的脂肪组织取自苏州大学附一院(供者知情并同意)、大肠杆菌DH5α、人成骨细胞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保种。 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人Leptin全部序列,克隆入带有GST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X-5X-3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和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提取并纯化GST-Leptin融合蛋白,以5,10,20,40 mg/L不同质量浓度与人成骨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相应浓度梯度的GST蛋白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两组人成骨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Leptin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②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③融合蛋白的表达。④GST-Leptin融合蛋白的纯化。⑤GST-Leptin融合蛋白的鉴定。⑥GST-Leptin融合蛋白对人成骨细胞的生长影响。 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长度约为450 bp,以此构建的重组质粒PEGX-5X-3/Leptin,经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显示5 kb和450 bp左右的两条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完全一致,证明Leptin基因已成功地克隆到了原核表达载体PEGX-5X-3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 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同预期值相一致,融合蛋白为Mr 45 000,GST蛋白为Mr 29 000,与GST蛋白组相比,20,40 mg/L的GST-Leptin融合蛋白可以明显促进细胞的生长 (P < 0.05),且其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结论:成功构建了PEGX-5X-3/Leptin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中表达GST-Leptin融合蛋白, 并以浓度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窦旁脑膜瘤,全切16例,次全切除4例;15例镰旁脑膜瘤均全切。术后随防3个月,均未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无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能使窦镰旁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清晰地显示周围重要结构,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4例,高级别胶质瘤56例,脑膜瘤18例,转移瘤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所有病人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并在整合荧光造影的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共实施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205次,均成功完成;单次造影所需时间约4 min,术中可实时辨认造影血管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术后出现一过性皮疹1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过敏现象.结论 在肿瘤切除前,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瘤内和瘤周血管的血流情况;肿瘤切除后,可观察保留血管的情况.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安全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50%,目前多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常规疗法,但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1].我们利用已构建的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表达载体(Ad-IL-24),观察其对U87-MG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