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个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胃肠道症状先于紫癜样皮疹出现的患者中,诊断更加困难。本研究总结分析腹型HS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45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腹型HSP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男女比3.1:1;平均发病年龄(31.1±18.6)岁,以18岁以下青少年居多;最常见的发病季节为秋冬两季。24例(53.3%)以腹痛为首发表现,部位以中上腹部多见,以阵发性绞痛为主,14例(31.1%)以紫癜样皮疹为首发表现,5例(11.1%)腹痛和皮疹同时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便血、腹胀以及双膝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32例(71.1%),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尿蛋白阳性13例(28.9%)、尿红细胞阳性13例(28.9%)、白蛋白降低35例(77.8%)、C反应蛋白升高(CRP)27例(60.0%)、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3例(73.3%)、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4例(16.0%);32例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其中含有食物过敏原19例(59.4%),以异种蛋白为主。33例(73.3%)行胃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十二指肠球降部以及胃窦,26例(57.8%)行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3例(6.7%)行小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中下段;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片状糜烂,少数伴有溃疡形成。7例(15.6%)行腹部CT,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少数伴有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例(26.7%)行病理活检,提示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综合治疗,40例(88.9%)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消化道症状和皮疹均可得到明显缓解。6例(13.3%)复发,复发时间1~24个月不等。结论:腹型HSP皮疹往往晚于胃肠道症状出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上可以早期行胃肠镜检查,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蒜可以降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大蒜的抗癌主要有效成分为烯丙基硫,其抗癌机制可能涉及调节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抑制肿瘤致癌基因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病因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发病率不低,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Th17细胞及IL-23/IL-17轴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靶点。TNF-α拮抗剂、IL-12/IL-23拮抗剂及IL-17拮抗剂等生物制剂逐渐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中、重度银屑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由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更应注重生物制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真皮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内及皮下脂肪层可见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样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有单个中位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转录因子(MUM)-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灶状表达Bcl-6;不表达CD3、CD5、CyclinD1及CD30;原癌基因(Cmyc)约70%阳性;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90%。诊断: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ⅢA期。予化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患者因结肠癌术后化疗在口服卡培他滨后出现手足部色素沉着伴趾甲改变,停药2周后皮损明显改善,诊断为手足综合征(化疗药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4年广州市97株淋球菌环丙沙星耐药株的基因特征及其多抗原序列分型(NG-MAST)与淋球菌耐环丙沙星的相关性。 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分别扩增淋球菌的gyrA、parC基因和NG-MAST分型基因porB、tbpB基因并测序,获取耐药菌株的ST型别。 结果 97株淋球菌中95株(97.9%)对环丙沙星耐药。95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均在gyrA基因对应丝氨酸的第91和95位点上发生了突变,其中93株菌出现了parC基因突变。41株高水平耐药株(MIC ≥ 16 mg/L)中35株(85.4%)出现了parC基因87位点突变,54株低水平耐药株中32株(59.3%)出现此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4,P < 0.05)。96株淋球菌分离株配对后,50株为网站已编号型别,共35个不同的ST型,其中10个ST型含有2 ~ 4个不同的分离株,ST型别中最常见ST5309。对淋球菌菌株系统进化树分析,淋球菌流行株可分为两群,第1群84株中MIC ≥ 16 mg/L的菌株39株占46.4%,第2群12株中只有1株MIC值为1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7,P = 0.012)。 结论 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高水平耐药主要与parC基因87位点突变相关。NG-MAST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程度高低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0岁.分别因左手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外侧缘结节5年、右侧胫骨前结节6年以及右足掌指状赘生物3年来我院就诊.3例患者皮损处均无外伤史,近年来,增生物均缓慢增大,无疼痛、瘙痒、渗液、出血等不适.且家族中均无类似病史.体检:3例患者中,1例可见左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外侧缘一黄豆大小结节,半球形,呈外生型生长,皮肤色,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无触痛(图1).1例可见右足掌一单发指状凸起赘生物,约1 cm×1.5 cm,皮肤色,表面轻度角化,触之较硬.  相似文献   
8.
高IgE综合征(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HIES)是临床少见的以免疫和结缔组织紊乱为特点的原发性遗传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湿疹样皮炎,伴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持续升高、严重反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骨骼发育异常等表现,部分患者早期有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HIES属于少见病,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HIES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有很多相似,HIES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AD。该文通过归纳分析高Ig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特征,比较与AD的异同,可提高临床医生对HIES的认识以及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喹喏酮类抗生素已产生广泛耐药,对头孢菌素敏感性也开始降低甚至出现耐药,同时偶见大观霉素耐药的报导。淋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分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两种机制。喹诺酮类耐药主要是gyr A、par C和gyr B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主要由于pen A、pen B、mtr R基因突变相关。多重耐药主要与mtr R基因有关。淋球菌耐药现象如何控制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200,0 μmol/L)DADS处理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24 h,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观察DAD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Transwell实验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和MDA-MB-231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划痕愈合实验则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与此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DS可浓度依赖性下调侵袭迁移相关蛋白uPA和MMP9的表达。结论DADS可下调uPA和MMP9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